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了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后,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书前面余华先生写的各种版本的自序,二是福贵的苦难史(如果可以被称之为“苦难”的话。)

在【活着】这本书的中文版自序里,他说道:“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与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不能再赞同。一个人要有东西可说,要有情绪想要表达,就必须对现实观察深入,保持敏感,思维细腻,才能对读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感同身受。但是一旦想要摸清现实的生活状况,除了表面可看到的美好、感动等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所要触及的往往是真实、残忍、消极、不堪。对于所描述的残酷真相,不是要一味地去吸收和接纳,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但不能深陷其中。

余华先生在韩文版自序里写到:“这部作品的题目叫做‘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读《活着》有感1500字.jpg

刚开始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是忍受呢?如果“活着”作为一个词语,作为一种状态,是忍受,那是否就意味着,作为无限痛苦迷茫中的光亮,那些幸福、美好、单纯、快乐的事情,对待它们是否也是一种忍受呢?而当痛苦作为一种情绪,与幸福相对的时候,其实二者的概念应该是一样的,说是“忍受”也未尝不可。“活着”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理解为慢慢熬。就像一只蜗牛,背着肩上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一步又一步,一个脚印又一个脚印,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状态,忍受着酸甜苦辣,熬过四季变化。确实,“忍受”可以诠释“活着”。

而这部小说的内容---福贵的一生,在余华先生写的日文版自序里,他说:有人向他提问,“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他回答:“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眼里就会是一个苦难的幸存者。”

这部小说整体上是由对话(讲述和倾听)构成的。讲述者是福贵,他讲述了他的一生。倾听者是一个收集民间故事歌谣的“我”。在福贵的讲述中,读后感www.simayi.net有四次停顿,每一次停顿,都是福贵生活的又一开始,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也是福贵又一苦难的开始。第一次停顿讲了福贵因为赌博把家产全部都输光了,不久他爹也去世了,而自己的媳妇家珍也被老丈人接回家中。第二次停顿讲了家珍回来,但福贵却被抓去从军,而后在战争中大难不死千辛万苦回到家中,才发现他娘已经去世,且大女儿凤霞因为发高烧而不会讲话了。第三次停顿讲述了村里开始搞人民公社运动,家珍也患了软骨病,而小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老婆输血过多而死亡,凤霞结婚难产去世,家珍也病倒去世了。第四次停顿讲的是最后凤霞的丈夫二喜和她的儿子苦根一起生活,而二喜干活时意外死亡,苦根吃豆子被撑死。故事的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他凑钱买来的老牛。

整个故事就像一件毛衣,针针相连,环环相扣,故事内容错综复杂,而人物关系环环相扣,很多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很多场景令读者为之动容。余华先生的写作功力不言而喻。

“活着”,活着,世界上尚且有像福贵一样的人还在重重磨难中奋力而活,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安定社会中的人还会有什么理由消极堕落、碌碌无为,在精神世界中苟活?

愿我们都好好地活着,愿我们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作者:本野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