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我们仨》有感1500字

读书笔记|读《我们仨》有感1500字:

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杨绛《我们仨》

读《我们仨》,完全是因为这个温暖而饱含深意的名字。然而,这本书激起了我对人生的一种新认识。“我们仨”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但即使如此,我感受到的仍旧是他们生活中的温暖和爱,如此恬静的、不乱分寸的流淌在艰难生活的每一天当中。这份温暖和爱,就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早已与他们经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毫无关系。读《我们仨》,我们更要深刻体会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下面,我们就跟随一院支部农工党党员计信的脚步一起来读《我们仨》。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书中回忆了杨先生和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温馨平淡,痛并快乐的过往生活。文字简洁但也略显沉重,呈现给我们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夫妻的爱情,父女、母女的亲情,以及家人离失后的种种挂念。读这本书有一种感觉,就像是一位很亲很亲的长辈,在一点一滴、不厌其烦的讲他们那一辈的故事,以平常而深情的语调、温和又刻骨的方式,怀念自己的亲人。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篇幅很短,主要是杨先生做了一个被丈夫丢下的梦,梦中的她孤身一人,不知该何去何从,虽说这只是个梦,但却更像是对她后来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虚实之间,流露的是满满的真切的情感。

读书笔记之读《我们仨》有感1500字.jpg

第二个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一家三口在“古驿道”上相聚相失。初读这一部分内心会充满疑惑,为什么钱钟书突然住进了船上,而杨先生和女儿却从家来到了客栈,每天定时去船上看钱钟书。后来通过对他们一家的深入了解,才知原来一切都是杨先生编织的一个梦,钱钟书因为身体有恙而住进了医院,女儿也因为脊椎问题在医院治疗,家不再像家,因此杨先生才把它称之为“客栈”。面对亲人的病痛到离开,杨先生始终没有直白地说明情况,看似迷离,却又让我们体会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更多的是对他们曾经生活的真实回忆。1935年,钱钟书和杨先生一个儒雅斯文、满腹经纶,一个睿智从容、才情万千,婚后一起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回国后的几经波折到辗转安居,直至1998年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内容包含了许多琐碎的家庭小事,断断续续的记录着一家63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平凡生活中的欢愉,艰难岁月里的坚韧。在英国留学的片段里,读后感.我们可以看到夫妻二人才学过人、求学顺利,生活中也结交了很多优秀的朋友,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很“小资”。钱钟书生活技能基本等于零,不会做饭也不认识路,在学会了做牛奶红茶之后,给杨先生做了一辈子早餐。一个传统让你仪式般遵循,想起来就温暖。抗战爆发,杨先生得知母亲去世,哭个没完,钱百计劝慰,书中写道“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爱女出生,钱帮不上忙,还经常做错事,向杨先生承认错误,什么东西弄坏了,杨先生安慰他,“不要紧,我会修”,钱对杨先生的“我会修”深信不疑。解放后开始无休止的政治运动,杨先生很自豪的说,钱钟书学的是冷门,不用炫耀学问,他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在这些运动中,一家三口能够挤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平凡里透露着知识分子对人生追求的不凡!

杨先生是坚强的,但同时她也并未从伤痛中走出来,她不愿、不能、不敢回忆那段让人撕心裂肺的岁月,用虚幻的梦去过滤掉种种细节,在梦里去面对死亡给人的恐惧和不安。杨先生在书中说,“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如此平凡的梦想,也在现实的残酷照映下变成虚幻的泡影。平凡的幸福其实最不平凡,所以请珍惜你身边每一个你爱和爱你的人吧。作者:计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