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500字

小事也是大事的症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500字: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面对他可能是自吹自擂的“被广大读者赞许”的称号有些怀疑与惭愧。怀疑他是否真的如此优秀,却又惭愧自己阅读面窄,不经老师推荐,根本不会看这本书。有些期待的我顺着痒痒的心打开这本书。

其实说起史书,大家都有些抗拒,毕竟《史记》等书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枯燥无味的感觉。但曾读过《司马懿吃三国》和《明朝那些事》的我对史书其实还是挺有兴趣的。这本书有点厚,我粗略的浏览了大部分后,明白了此书如此受追捧的原因。

“万历十五”年其实指的就是公元1587年,这一年其实也挺普通的,并没有什么战争啊、伟大政策之类的大事,作者黄仁宇先生自己也承认:这一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那为什么要写这一年呢?难道是这个作者在欺骗我们这些读者的情感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作者开头给的提示:小事也是大事的症结,这句话,我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当我一点一点读下去时,那些宛若蝴蝶效应的历史令我动容。

全书一共有七章,首先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表面上看来贵为一国之君,应该是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实则不然,万历皇帝是一个无奈的皇帝。他有着崇高的理想,想励精图治,但他最终还是被明朝的“礼”体系给压垮了。他没有办法随自己的意愿立心爱的郑妃之子为太子,他开始与庞大的文官集团怄气,开始无心朝政,可这些都是无用功,而他的怄气,也是明朝走向没落的原因,他看透了臣子们心中的阴暗面,看透了“礼”的弊处,但又能怎样呢?他只好放弃了挣扎,得过且过下去。

小事也是大事的症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500字.jpg

其实,当我发觉这本书有关戚继光的内容时,我不禁有些兴奋,想了解一下这位抗倭大英雄。

戚继光他有着常人难以置信的新鲜的眼光,他大胆、自信、创建枪炮军,威风凛凛。但明朝以文官集团为主,他们认为动用武力是最逊的一种办法。还好大英雄他得到了一位权臣的支持,他就是当时的那个重臣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可以说是他将明朝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但他最引人唏嘘的是他生前生后的强烈反差。他做事雷厉风行,十分强势,但这与当时的“文官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他忽视了很重要一点:他的理想,政治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要解决落后生产方式与政治不平衡这一难题。他忽视了被道德所代替的法制,明朝是严禁贪污腐败,但贪腐的官员数量太庞大了,他们相互庇护,一次又一次的拉低了道德底线。

在黑暗现实前,张居正拼搏十年愿望实现的美梦被无情粉碎,人亡后,指责声铺天盖地,连大英雄都受了牵连。世人皆浊,下一位上台的首辅申时行怕了,毕竟谁想一生为国付出,到头来只换得人民的奚落呢,于是他开始向文官集团妥协了,所以章节名为“世上再无张居正”。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再无”指的是这种反抗精神,为了国家而不惜与权力集团抗衡的反抗精神。

海瑞我也曾有所耳闻,这位大清官在《明朝那些事中》也有一席之地。人们佩服他,以他为榜样,但心中总想着如何多赚些钱,养家致富。读后感·大官们以他为标杆,但心中想的是如何敛财,然后讨得上司欢心再往上爬,人人敬佩海瑞,但人人都不想成为海瑞,现实是冰冷的,人们是麻木的,世道也如同病毒,让每个人迅速感染,然后进入潜伏期,一点一点拖垮这个朝代。

这样的明朝走向灭亡,从“万历十五年”这个平淡、正常,看似安乐的一年中可以预料的出来,偌大的明朝万强中干,正在慢性死亡的路上,可悲的是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一点,更可悲的是这少数人并没有把明朝扶回正规的能力,他们的对手实在太强大的,隐藏在2万文官的背后,是在中国传承2000多年,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封建统治。所以,以我看来,黄仁宇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告诫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探求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作者:高一(10)班严宇杰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