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让心灵——《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有信仰让心灵——《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我有信仰么?

大约是上个星期,做亲子教育同时与佛结缘的凡炳问我“你有信仰么?”我说没有,信仰是什么我都不知道。

隔天做精准健康管理的雨儿给我分享了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访谈记录《觉者》。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我看的内心很震撼。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修行不需要去问那些如何打坐,如何持戒律,如何诵经等外在问题,最简单的修行只需要你“渴望”,从心底发出强烈的渴望。

前天我看完把《追风筝的人》又看了一遍,一如2年前我看第一遍时的感觉一样震撼心灵。不,我觉得不应该用“震撼”这个词。从头到尾,我觉得我的心都像是被一只八爪鱼给牢牢的捆住了,作者用平平的看似平平的叙述记录了一个揪心的故事,没有一句冗余夸张华丽的修饰。以至于我完全相信这故事里的人物一定是真的。而它发生的时代背景就不用说了,本就是真的。

关于国

我完全不懂政治,初中起,政治课本上的知识在我眼中就是饶舌文字,一段文字里的N个定状补在我脑中就像是打结的鱼线,让我找不到主体。很久以前有那么一段时间,受着爸爸的胁迫我看了几天新闻联播,那时常常会在新闻结尾听到塔利班Balabala……,但我都不知道塔利班是谁,他们到底在为什么发动战争。

有信仰让心灵——《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jpg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想我不会知道阿富汗战前的美好,不知道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有那么多有爱又有趣的民俗比如追风筝,比如祈祷,比如婚礼前特殊的订婚仪式要持续一个月,还有那些白墙平顶的房子,院子里白杨树,水果树,院子里挂满衣服的晾衣绳在和风中摇荡,集镇上卖馕饼的小店,牵着猴子杂耍的艺人……尽管主角在童年就因却少父母之爱,心理没有那么阳光,极其的敏感懦弱,而在小说前半段我更关心的还是那些当地风情和习俗。

我亦不会知道那些仿佛为战争而生的人们有多么的丧心病款。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是可恨可憎的。摧毁一切美好,城市断壁残垣,人民水生火热,每个人的头顶都悬着一把利剑,随时就可能命丧黄泉了。往昔的学校教授身着破衣烂衫,脏乱的头发,浑身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温,眼睛几乎失明,坐在破败的房屋台阶上等待有人路过能打赏一点钱或者食物,又或者会到等待塔利班的一颗子弹结束悲伤的晚年。恤孤院被炸,无数孩子的尸体碎片散落在碎石瓦砾之上。对哈扎拉的的种族灭绝暴行,简直惨绝人寰……

我仿佛看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那段悲惨的历史应当被铭记,但绝不是以各种抗日神剧呈现。同时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家!

关于家

阿富汗的两个民族阶级分化严重,一个高贵的普什图男人同一个低下的哈扎拉女人有了一夜情,这个女人还是他仆人的老婆,然后生下了一个私生子。仆人对他衷心不二,以为那是自己的儿子,私生子对他的儿子更是无比忠贞。一对父子背叛了另一对“父子”。父亲www.simayi.net广施善行去赎罪,儿子为了让时间带走心中罪恶感变本加厉的逼走了同父异母,永远无法名正言顺的兄弟。一切的最初只是因为觉得父亲对一个仆人儿子比自己要好。他对父爱的渴望,对小仆人的嫉妒,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小时候。

上一代的人们都喜欢儿子,希望家里人丁兴旺。我被期望是个儿子的,可惜天不随人愿,出生是个姑娘。至今我都记得小学时隔壁三家的阿姨们跟妈妈一起坐在院子的长条凳上笑着说我该改名叫“多多”,因为是多余的,多生的。一直到初中,我都是穿哥哥的旧衣服,剪成男孩子的短发,走路去上学,那些碰见的人们就叫一声“假小子”。

我对那些人特别的痛恨,一听到她们说这些话,我就哭,心理难过。仿佛真的是多余的,真的被家人抛弃了。时至今日我似乎还能看到那个小小的人在角落独自哭泣的样子。

大约爱哭就是从那时养成的,也是那时候起什么都要跟哥哥争,他有的我一定要有。哪里是在争东西,无非是在找一个存在感,希望他们心里有我。

嫉妒像夜里无声的毒蛇,它跟爱情一样,能让人智商下降到负数。我心虽有嫉妒,但对于哥哥却也深爱,小学里把好吃留到周末等他回来吃,中学时跑到男生寝室给他洗衣服,在家里给端茶倒水,睡前关灯关电视,总被他欺负还甘之如饴。我也像小说中的那个小仆人对主角一般那么忠诚吧。而我对他的感情填补了我在妈妈那里对他的嫉妒。

可是小说主角阿米尔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嫉妒使然背叛忠诚的朋友,在他一个人身上出现了人性的各种弱点:虚伪,懦弱,嫉妒,欺骗等等……他能觉知到那些罪恶,却不能去勇敢面对。终于要用后半生去赎罪,救赎灵魂。

家庭亲子教育愈发盛行,原生态家庭问题总被提及。可见如今人们对孩子的问题的重视程度。希望下一代的孩子真的能身心健全!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更能承担责任!

关于民俗

许多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信奉的教派,虽然不知道在人们危难时信奉的真主或者上帝会不会真的显现,但是能把每日的祷告诵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天,坚持一生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小说的最后,向来不祷告的主角也很开始虔诚的做礼拜和祈祷了,不仅是心灵救赎,亦是对自己承诺的践行。我呢?我有什么可信仰的呢?

我问自己时,想到南环瑾先生对现代年轻人“佛系”的看法。

“佛系”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朋友圈成了一个贬义词,不上进,差不多,逃避现实,最终不过是能力不够的代名词。有那么一段我觉得这不就是在说我么,我怎么就成了这类人了。

南怀瑾先生说好好的年轻人,你学什么佛,应当先学做人,再去学佛。这里学佛和佛系虽然不是等号但是都与佛有关。而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又说每个人本身就是佛。

他们都是境界那么高的人,肯定说的都对。而我所祈求的不过我心里的力量,少些焦躁和忧虑,多一份踏实心安。

古人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只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走到哪里可能都会被淹没。可是我也想象个“上士”一样,遵循自己的内心,勤而行之!作者:栗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