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枕上书》读后感3000字

这部小说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网络小说,因为近来电视剧热播,便趁着这样的契机去尝试了一部网络作品。很好奇网络作家会用怎样的手段的写作这样的长篇仙侠爱情小说。读完之后有说不出的感觉,若是说语言处理方面,比起平日里读的小说逊色不少,初步感觉语言比较美,是那种古风的味道,但是却会有一种刻意堆砌辞藻的感觉,在情节方面好像也有些地方比较脱节。

该小说讲述了青丘帝姬白凤九和东华帝君三生三世的情伤痴缠,读完后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两个女主人公的个性差异以及性格导致的不同结局。

我认为这部作品依旧是以爱情为主线的,十分符合现下大多数人的口味,它可能更多的表达的是作者一种追求美好爱情的理想。如果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完全独立于现实的,那这种表述本身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首先不说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小说这种文体就是将许多素材整合起来达到集中的、强烈的表达作者感情愿望的一种文学表现体裁。藻的感觉,在情节方面好像也有些地方比较脱节。该小说讲述了青丘帝姬白凤九和东华帝君三生三世的情伤痴缠,读完后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两个女主人公的个性差异以及性格导致的不同结局。

白凤九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极致完美的,在现实中就是富二代,并且家里的人都是手握重权的,她是很多人心目中所向往的样子。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各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会做美食、常常为他人着想、坚强,这都是凤九这个人物形象带给我的感受。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也有一定的有点。白凤九她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她也有人性的弱点,比如说怀疑、不信任,这也是她和帝君相处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因此才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感情问题。她的天真烂漫、善良其实在真实的世界中都能找到的,只不过我们经历的多了,就不再相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越来越多,因此这种天真也就被暂时淹没了。想起今年诗词大会中的两个老人,看着他们在诗词中长久相守,我们能不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爱情存在吗?

《三生三世枕上书》书籍.jpg

如果把这部作品当作浪漫主义文学来看,那么幻想、温情便会成为主人公不幸的根源。在中间一部分,凤九因为阿兰若的经历而感到悲伤,并且这种悲伤其实已经成为了凤九与帝君之间一种无形的障碍。她对阿兰若存留着一种同情,正是这种温情的存在使得一种隐形的推力想让她去帮助阿兰若圆梦,所以面对沉晔时,凤九一方面打算走完阿兰若的一生,但是在她的潜意识里,她的同情想要使这个故事最后变得圆满而导致帝君产生了些许醋意。但是好在,这种误会能够被她化解,最后没有导致爱情的不幸。

而这本作品中的第二个女主人公姬蘅,可以说是备受非议。平时刷微博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人谩骂姬蘅,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其实姬蘅这个人在作品中是一个很值得同情的人。首先是父亲死了,后来自己喜欢的人是女儿身,而且还喜欢着她的哥哥,后来也死了,这样对于她来讲,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人便是帝君了,读后感www.simayi.net所以她把自己的所有寄托都放在了帝君身上,硬生生的给自己造了一把锁,锁在了帝君身上。因为这种执念的日渐加深,使得她的爱也变得越来越逼仄,可以说这时候她的爱便是利己的,不容许帝君再把爱分给其他人,因此看到帝君跟白凤九关系越来越近时,她便开始有了坏的念想。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谩骂她,有时候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旁观的人不一定清,因为我们极有可能会把自己带入人物形象,完全与作品融合起来。她与凤九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凤九从小就有很多人爱,但姬蘅不同,因为帝君对她的一些关照而使得她认为这个人是爱她的。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姬蘅,我们会怎样做抉择,难道我们也要用道德去评判她,告诉她这样做不对?但是确实她爱的方式是有问题的,既然对方不爱她,她可以选择成全,而不是从中挑拨,甚至要强行毁灭自己所得不到的。可以说到最后的姬蘅,已经不会和周边世界相处了,甚至已经难以和自己相处。这样的一个人物,换种角度思考是值得同情的。

我认为这两个女性角色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懂得爱人,而一个渴望得到爱。于是,我又联系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作家们塑造过组多女性角色,但是塑造像白凤九这类人物形象的作家比较少,我认为她是小说中美的一面,是人们以至于作家心中所向往的一种人物角色,是理想型的,像桃花源一般存在着。而姬蘅这一类人物可能是社会中存在的常态,比如说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某种执念,最后失去了最初的那种存在于凤九身上的天真烂漫。

当然,这本书中我认为作者在阿兰若之梦那段处理得比较好,有一定的水准。在整部作品中,阿兰若之梦不仅仅是情感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叙事最为巧妙的一处,也正是这一处,我深深地被打动了。

首先,我想要先对阿兰若之梦这一部分进行我自己的评价。其实,整本书中,阿兰若这个形象的设置十分地巧妙。性格坚强、洒脱,虽然她是白凤九的影子,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不同的特点。白凤九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可能会用哭去表达,因为她从小便有很多人爱,她可以表达自己的委屈和伤痛;但是阿兰若不同,自出生便被丢入蛇窝,或许那时候的她连什么是痛苦都不懂,更别说表达了,她其实连一个想要诉说痛苦的人都没有,于是她的所有情感都是放在心里的,更多的是隐忍吧,而正是这种隐忍才会让读者感到更加地痛心。连接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空间载体。

我想这部作品的巧妙之处便在于作者运用了梦境的方式将现在的时空与过去的时空交错起来进行叙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阿兰若之梦本身是过去空间的一个载体,它承载的是阿兰若的过去,并且它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并不会影响现在梵音谷的时空,就是两个平行的空间。但是后来这两个时空是怎样被交错到一起的呢?就是凤九与帝君进入阿兰若之梦后,不仅改变了梦境时空,而且现实时空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现在时空里的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并且极有可能对现在时空造成影响,如果是帝君无法返回现在的时空,那么渺落挣脱封印就会对现在时空造成影响。单独来看阿兰若之梦这个过去的时空,其实这段时间大概是跟凤九去凡间的那段时间差不多的,可能要早一些,并且大概又是在凤九从凡间回来结束的,按照同样的道理推测,在凤九知道自己的影子报恩失败之前,阿兰若的一生便结束了,但又是这个梦境产生的开端。那么阿兰若生时的时空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而现在凤九踏入的这个时空只是在重现过去,它就是过去的时空,但是梦境里的人,有些是过去的人,但有些是现在时空的人,比如说凤九、帝君、沉晔和苏陌叶。

在阿兰若梦境中,其实对于我们读者来讲,我们在之前仅仅只听说过“阿兰若”这三个字,但是并不知道阿兰若是谁,更不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通过不同的叙事角度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在梦境的最开始,凤九的元神存在于阿兰若的身体里,她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阿兰若是谁,因此便成为了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的一个纽带,既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后来通过茶茶的描述和苏陌叶的指导,凤九开始形成了对阿兰若的认识,而作为我们旁观者,加之沉晔的回忆,我们也开始对阿兰若有了初步的感知,一个人物的形象就这样被巧妙地建立起来了。琉璃盏的破碎和妙华镜的炼成,到最后,阿兰若的一生便通过这样时空交错的方式完整地叙述了出来。

由此看来,其实网络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另一套方式,并且叙事技巧还可能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作者:不如归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