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3000字

《正面管教》读后感3000字!

不仅仅是言传身教!

记不清这是第几本和儿童教育有关的书籍了,但有一个认识是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加深、强化的:与其谈论如何教育/管教/引导儿童,更贴切的讲,是如何按照书中要求儿童的模式要求自己、让那些tips、方法内化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里。孩子的表现是自己言行的镜子,在提出任何对孩子的要求之前,先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

一个自身都找不到归属感、找不到自我价值的家长要如何给予孩子?在平时生活、工作、家庭关系里都没有做到尊重他人、倾向于指责、挑刺的家长,怎么能在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做到尊重?书中讲赢得合作共赢的四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专注解决问题,又是否是每一对夫妻都在日常摩擦中做到了?如何在情绪爆发时控制自己、稳定情绪不至于说出伤人的话做出伤人的事?与人交往时,你更多的是展现平等尊重还是以权威控制?而习惯使用权威的人是否能在面对体力智力都不如自己的孩童时收起权威?至少我的童年里没有看到这样的模式,这对我来说需要练习。

现代育儿理念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强调儿童的独立人格,给予和成年人同等的尊重,而非以父母权威控制,我是基本接受这个观点的,以我有限的观察,那些在成长中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自尊心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在学习、工作、个人生活的方面平均表现水平也会更好。这可能也是更适合现代社会的生存哲学。

不走极端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一些孩子身上出现的、在成年人看来算是“出格”行为的思路。小时候父母怕我学坏、盲目攀比乱花钱,出于未雨绸缪的想法,想把错误的苗头在还没出现时就掐死,就刻意营造困苦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在有些方面又很矛盾,毕竟是很难做到装到底的。所以直到成年以后才发现,首先家庭在经济上并不是那么捉襟见肘,而在这其中我也错过了很多可以尝试的机会;另外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种从小的烙印已经挥之不去,曾经作为父母的一时偷懒、不愿意承担问题出现时需要去做的纠正和引导,造成的后果需要现在花很多的精力去改变,同时很矛盾的面也在我身上有所体现。

我想,矫枉过正大抵是这样了,其结果我不敢说都是坏的,有些预防针是必须打的,比如危及生命安全的部分,经不起尝试和试错。但至少在一些贴近reallife的方面,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而不是刻意营造一个扭曲的生活环境,装穷装富是真的都不行。我自己是预备在孩子有一定金钱要求时(比如开始询问零花钱)开始培养对金钱的认识、参与到家庭生活的这个方面中来,家长是如何管理收入的、如何储蓄、建立合理的消费计划、如何做出经济决策,让孩子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就开始学习认识社会生活,这算是我的一个小实验,虽然我也不能肯定这么做一定能够做到利大于弊。

说来很奇怪的一点,孩子并不是罪犯,但做错了事就要吃苦头这一点,不是很像管理罪犯的思路吗?很多大人也报以这样的观点,你做错了事,你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但客观、逻辑清晰的后果,我想并不等同于惩罚,大人们为了让孩子长记性、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些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并不明显),所以人为的促成一些惩罚,但孩子和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并不等同,孩子善于观察,却并不擅长理解成人规则,父母才更应该把这其中的关联和逻辑解释清晰,而非大而化之。当然了,解释和等待转变这样极需要耐心的行为太费事,打一顿、骂一顿太省事了,效果又立竿见影。所以这年头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育儿理念能大行其道为人推崇,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的确很有效。

无论个体的意识如何强化、如何追求个体成就感,对群体的寻求可能真的是印刻在基因里的,从孩童无意识的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获取的诉求,到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中都普遍存在的peerpressure,从众、寻求团体认同、拉帮结派、站队,这样的意识一直都存在。读后感www.simayi.net在成年之前,群体的peerpressure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比父母价值观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同龄人的认可比父母的认可更重要。理解这一点、放下家长的控制权。也可以把从群体到个体理解成一种思维的成熟,先祖的基因不可磨灭,但人也需要发展自己的个体认识,所以对于孩子这样贴近于天性的诉求,按成年人的个体意识去打压,我猜结果不会理想。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有用的tips,以供以后参考。不过我本身对这些也存在很多疑虑,仅作参考,留待日后实践出真知。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处理: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一个满怀的拥抱),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不会被纠缠于此,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他的行为方式,比如使用语言而不是哼哼唧唧,闭上嘴、采取行动,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对寻求权力的处理: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以下去做,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合作共赢四步骤,开个一对一解决问题小会,引导孩子建设性使用他们的权力,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闭紧嘴巴,避免提醒和说教),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的议程上,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对报复的处理:不要还击,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倾听、启发式开放式提问,如果是你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使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和好、解决),合作共赢四步骤,让孩子一对一地和你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关切鼓励孩子。对自暴自弃的处理: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步骤,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安排一些小小的成功,找到他能够做到的一些事情,肯定孩子不管多么微小的积极努力,放弃对孩子完美主义的期待,关注孩子的优点。作者:顾漫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