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3000字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3000字!

“三分钟热度”重症患者,自愈不容易。

作者:一只猫

人为什么会产生“三分钟热度”,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习惯在抵抗新变化,一旦打算培养新习惯,身体就会开始产生反抗,试图不被新的行为影响。这就是人会产生“三分钟热度”现象的内部机制。

7天速成,21天养成,100天健身打卡,健身打卡群、学习监督群……我们习惯了抱团取暖,靠群体的热情去支撑自己的动力,但真正自己独处能坚持的下去的习惯,并且是长久的嵌入我们身体的习惯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古川武士在书中给出我们这样一个名词-“习惯引力”,就是把我们从新习惯拉回到日常生活的力量。但习惯养成之后根本不需要耗费我们的力量,只要保持正常运转就好了。

书中他将我们行为习惯养成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阶段一

反抗期(第1~第7天):很想放弃。(打开一项习惯按钮,撑下去就好!)

三分钟热度就处在这个时期,许多人在这个阶段就倒下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习惯引力”的作用。若它察觉到某种行为跟我们日常的行为不一样,它就会拼命将我们拉回之前的轨道。若想平稳度过这个时期,有三项秘诀。

1、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

比如第一个月就培养早起听15分钟书籍的习惯,只要起床就打开喜马拉雅或别的读书APP,放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耽误吃早餐和刷牙洗脸。不要一下子给自己设定很多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因为太多的新习惯进来,导致我们的习惯引力强烈,内心容易产生压力,导致还没启动就死机了。

2、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如果想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那就先从每天都打开书页开始,做不到每天读半个小时的书,先从看五行文字做起。这里我们只要打开书页就好。

3、不要太在意结果。

人本来就很容易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如果想达到完美的意愿太过强烈,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反而会无法做任何行动。

这里还需要养成一个简单记录的小习惯,将自己的行为可视化,消除做事情“随意”的感觉,客观的看到自己的痕迹,掌握目标走向,减少行动的不确定性。

阶段二

不稳定期(第8-第21天):容易被影响。(建立“持续运动的机制”)

这个阶段需要建立我们的持续运动机制,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非固定因素影响,比如加班晚回家、下雨、朋友突然约吃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我们的应对策略有三条,不放试一下,看对当下的自己有什么帮助。

对策一:行为模式化,将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并认真执行,将习惯嵌入日常生活节奏中,就能够无意识的重复行动了。

培养属于自己的节奏感。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是对不规律发生的时间预先制定弹性应对机制。设定例外规则并不是为了宠溺自己,而是为了让计划保持弹性。能够完成既定事项,减轻不必要的压力。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是善于培养习惯的人为了能够持续行动所设计的一些巧妙的方法。能够获得动力,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比如减肥期间大家可以尝试晚上尽量不吃很丰盛的晚餐,想着一觉醒来就可以吃那块甜甜的面包了,效果很不错,这段时间总是能激励我坚持下去。如果一直保持克制状态的话,人很容易放弃。因此奖励或者惩罚性的开关都是你持续下去的诀窍。

阶段三

倦怠期(第22—第30天):感到厌烦。(“习惯引力”最后的反抗)

人们常常在最后的阶段感觉到厌烦提不起劲,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而产生空虚感。这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变化刺激。这时候如果疏忽大意,最后就可能全盘皆输。

对策一:添加变化,以崭新的心情重新出发,而且产生动力。

具体方法:

1.改变内容、环境。可以变换学习场所,健身场所,如果之前没有去过健身房或者体育场,可以尝试一下走出房间。尝试到图书馆看书或是安静的公园。

2.使用“持续开关”,重点:以“一举两得”的角度思考,准备多种选择,不要轻易改变模式或规则。如果读书读不下去了,可以尝试听书,解放眼睛,然后做点别的事情,比如一边整理房间一边听自己喜欢的书。

对策二:计划下一项习惯。在当下计划完成80%的时候开始思考下一项要挑战的计划并开始拟定,建立习惯的连贯性。

这样不但会提高现阶段的动力,还能够以新的心情投入到新的习惯当中。持续的播种“习惯的种子”,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投注心力,如此才能获得良好习惯所带来的甜蜜果实。

书中的讲的方法我最近也有亲身实验了一下,确实在第一周的时候是最难坚持的,因为你总有很多理由来决定放弃这项习惯,所以我就买来了新的健身服,到运动时间就穿上它,然后打开运动视频,这时候哪怕你就做简单的拉伸动作,但一旦开始你就停不下来了。

有时候0和1的区别,其实也是0到100的区别。行动起来就已经是成功的4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不会对刷牙洗脸这件事感到痛苦吧?因为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起床洗脸刷牙吃饭已经成为我们的无意识行为,实际在我们一天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在重复我们的“无意识”行为,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工作步骤已经模式化,读后感www.simayi.net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好了,就像出门我们不会忘记穿鞋。我每次出门前心中都会默念“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没办法我自己住,如果因为哪一样没有带,尤其是钥匙,那么好了,不用想回到家了。之前在学校里我是没有习惯带钥匙的人,辛苦舍友给绑一个钥匙绳,也会隔三差五不知道丢哪里去了。但因为工作独住的缘故,诱发了我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习惯,它让我任何时候都不至于拒之门外。

你所有的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一旦行动化为习惯,就可以在无意识中进行控制。对于大脑来说是没有好习惯、坏习惯一分。以大脑来看,这只是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进行某项行动而已,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都会记住这项行动。

而一旦化为习惯,就可以通过较少的劳动获得较大的成果。小小的行动最初可能见效很慢,但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爆发性”的效果。

看到这的朋友肯定会跟我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心态一样,说起来容易,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想起村上先生一句话,他说:我觉得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毫无疑问,吃苦受难绝不是乐事一桩,只怕还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重整旗鼓。不过,假如您此时此刻刚好陷入了困境,正饱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诉您:“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养成一项习惯的过程就是一场自我抗争,人要战胜的对象往往就是自己。

波兰诗人兹别格涅夫·赫伯特曾经说过:“要想抵达源泉,就必须激流勇进、逆水而上。只有垃圾才会随波逐浪、顺流而下。”真是给人勇气的格言啊。(引自罗伯特·哈里斯《箴言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