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读后感3000字

文/于晓明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如一日三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作于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实现价值的途径还是谋生的手段,恐怕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过。

《干法》的原著《我的劳动观》于2009年4月出版,作者写这本书是出于对日本社会变质的深刻忧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从废墟中奋起,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人们在赞叹物质富裕的同时,却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观,而正是这种价值观才从根本上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价值观指的是劳动观,就是对工作的基本观念。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的时间最多,人们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也最多。但是,现在许多人却找不出在工作这一尊贵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目的和意义。

文中写到,日本的年轻人中逃避工作的倾向逐渐严重。比如,年轻人不想认真干活,靠打零工糊口。另一方面,由于泡沫经济的消极影响,在理应承担起当今社会责任的这一代年轻人中,将“流汗工作”视为美德的社会风气逐渐淡薄,而不劳而获,想靠投机赚大钱的恶劣风潮却在逐年增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人抓住机遇先富了起来,伴随媒体的炒作、吹捧,热衷于投机赚大钱的风潮在中国同样滋长。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还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彩票,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风险企业,其目的也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

针对上述现象,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自己关于“工作”的答案:工作是提升心志、磨练人格的“修行”。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断,刚进入公司就发不出工资。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陆续辞职。他跟另一位高材生同时考上了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最后他没有去成,只得留在了那家公司。当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的时候,他反而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所以他决定:先埋头工作。”从此,不再发牢骚,所有心思都集中到本职工作中。把锅碗瓢盆都搬进实验室,昼夜不分,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拼命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一次又一次取得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与此同时,辞职的念头也消失了,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太有趣”的感觉。一年后,他研制出“镁橄榄石”新型陶瓷,成为松下的大客户,从而拯救了公司,而当时研究出此项技术的只有美国的GE。后来,稻盛和夫始终坚守踏踏实实工作的劳动观,一手创办了京瓷、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他本人也被奉为经营之神。

文中,作者写到日本的匠人精神-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练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练技能,又能磨练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作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作为一家有67年历史的设计院,我们也梳理过自己的工匠精神,我们的老前辈为了一项工程辗转多地,实地调研,一丝不苟的通宵伏案画图,正是有这样的工匠精神,才造就了我们那么多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我的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我一直很受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按照领导的性格、习惯去改变自己的性格,作为个体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坚守自己的原则;但在做事过程中,特别是在分配的岗位上,我们需要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做好我们的工作,做一个适应企业文化、企业规则的职业人,去完成好岗位赋予自己的角色。原本我是将两句话分开理解,看完稻盛和夫先生的论述,我有了新的理解,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这两句话本应相辅相成,互相补益,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能让自己不忘初心,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攀登也会让原本的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完善。

在跟年轻同事聊天过程中,听到有的同事说,感觉自己的工作不直接产生效益,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在我看来,岗位和人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角色分工不同,公司里的每一个岗位都承担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企业目标在努力着,岗位价值有差别,但无厚此薄彼之说。

作为员工,我们首先应该认清自己岗位的价值和自己工作的意义,不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如文中所说,有些人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作文www.isanxia.com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作者认为人同物质一样,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就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所谓“自燃型”的人,从来不是“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日常工作中不要动辄就说“原来就是这么干的”“某某领导说让这样干的”“我以前没干过,我也不会啊”……,要把每一份工作都当做自己的一个挑战,不会的自己去学去请教,不合理的自己去改进,每天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哪怕每天进步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

最后,稻盛和夫先生给出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成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能力: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这是由父母或上天给予的。

热情:是指努力。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厌辛苦,愿他人好,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值;另一种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负值。

因为公式中是乘法,如果思维方式是正值,人生的工作结果通过努力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正值,如果思维方式是负值,那么结果就会变成负值,而能力越强、热情越高,反而会给人生和工作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正值的思维方式)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练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