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无聊》读后感3000字

作者:橘子多读书哇

说到无聊,魔幻2020的上半年,禁足在家的日子,很多人都憋出了“无聊”的新高度,也玩出了各种打发无聊的新花样,搞笑背后总是隐藏着那么一点心酸。为什么平时我们期盼可以停下来的时间,却成了难以名状的无聊?尤其是在一些等待的时刻,例如车站排队,吃饭等人等,无聊更像是逃不开的隐形笼子,让我们无所适从。

《解剖无聊》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分析那些关于“无聊”的事情。无聊一直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以为别人就是说说而已。没成想,原来无聊也能上升到哲学角度。看了这本书,还真是得对看似不打紧的小小”无聊“重视起来了。

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马克·金维尔写了这本书,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出版作品19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在1997年获得有名的“斯皮茨奖”,2002年“全国杂志奖—论文写作奖”,2004年“专栏奖”。他还是《哈珀斯》杂志编辑,《环球邮报》《女王季刊》撰稿人。2018年获封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研究领域:社会与政治哲学、建筑与设计哲学、艺术哲学、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

这位哲学教授、高产作家,在《解剖无聊》这本书里,从无聊的境况中人们的表现,心理特点,到无聊的分类,最后谈及爱和死亡的话题。一本巴掌大的小书,不过14万字的薄薄一本书,却囊括了众多心理和哲学方面的思考。

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聊没有那么简单,对于我们的影响又之深,而无聊又不可避免,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其中,讨论到网络对于我们的各种影响,揭示人们对于手机等屏幕依赖的现象,背后的心理和原理,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并告诉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无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读完这本书发现,原来无聊的境况真的太多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机场或车站,烦闷无休无止,人们想各种办法来消减那种无奈又无法逃离的感觉。要等的车还不来,要等的人还不来。拿出手机看了又看,旁边的店铺转了又转。就算是消遣的节目或者场所,都让人提不起兴趣。越等待时间好像过得越慢,时间好像总是与我们作对。

托马斯·曼认为,时间本身会根据我们的心情和状态延长或缩短。我们的心态也决定着境况的无聊程度,梭罗在瓦尔登湖享受着一个人的无聊生活,鲁滨逊也心安理得地成了孤岛上的国王,他们都能常人难以想象的无聊状态下,过得心安理得,换作别人肯定早已精神错乱了。

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会让人提不起兴趣,打开满是衣服的衣柜却觉得没有一件衣服可穿,满书架的书没有一本可看等等,很多境况都是无聊在作祟。

人类不像动物吃饱喝足就可以安稳地晒着太阳,即使有猎物从身边走过,也不想抬一下眼皮,而人类不会如此地安于现状。无聊会让人什么都不想做,却又带着难以明说的罪恶感。作者认为,“在极端情况下,无聊简直是一种酷刑。”

即使是面对海量娱乐信息,也是会让人产生无聊和疲乏

原来无聊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那么大。

虽然生活中的无聊没有那么恶劣,但是遭受无聊折磨的人们,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内心绝望,对任何事情都兴趣寥寥,这会琐碎地消磨意志、引起不悦,比如抑郁、反应过激、酗酒进和药物滥用等,甚至有的人因此自杀。

看似漫无目的、浪费时间的消遣活动,人们想要逃离却又被困于屏幕等设备的牢狱之中无法自拔。不管无聊的程度如何,它还是阻断了我们自身与世界的联系。读后感www.simayi.net为了抵御无聊,打发那些难受的时刻,我们打开手机用不停地滑动来抵挡那份无聊带来的不适。但是,我们却又不自觉地深陷其中,形成上瘾循环。在《解剖无聊》中,作者引用曼约奥的主张:“屏幕是贪得无厌的,在认知层面,他们是贪噬你注意力的吸血鬼。一旦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你八成难逃虎口。”虽然听着有点吓人,但是对屏幕的依赖到无法自拔的事实,却也总在生活中被印证。

看孩子的父母在被屏幕吸引后,置身后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全然不顾;有的人不顾自己是在驾驶车辆的司机而把注意力用到屏幕上,有人低头看屏幕而完全不管正撞向自己的车,被手机吸引,发生的悲剧一再出现。

在屏幕的魔力吸引下,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大多数人趋之若鹜,铺天盖地的娱乐内容,大数据下演算下的信息推送,以各种方式获取我们的关注。但是,我们在看了那么多有趣的信息之后,我们以为解决了无聊,以为缓解了痛苦,实际上,我们没有成就感,反而会因为无端浪费了时间因为再次地重蹈覆辙而自责。

书中给我非常有冲击的一句话是“我们觉得这些界面是供自己使用的工具,而实际上,我们正被这些工具使用。”真的是一句点醒梦中人,用自相矛盾的沉迷来缓解内心的无聊却又让自己开启了注定落空的自我消费。

用手机等屏幕界面来打发无聊,却让无聊产生了无聊

作者在书中分析无聊的价值,给了我们些许安慰。

作者引用伯特兰.罗素在《幸福之路》中的一句话:“适度无聊乃幸福生活之必需。”来告诉我们,无聊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聊也有它的价值。阿多诺说“如果人们能够主宰自我和生活,并且没有陷入一成不变的境地,无聊就不是一种必然状态。无聊是对客观乏味的反映。”

无聊对于一个人的状态具有启发意义,无聊是对自我解放诉求的提醒,让我们明白,此刻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感到不安,人们需要寻找“我感到厌倦”背后的起因。无聊也激励着我们需要做些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无聊也有其价值,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那么,面对无聊,我们该怎么做呢?

作者在书中分析了众多无聊的表现,给无聊分类后,告诉我们,学会与无聊共处,学会等待,找到自己的爱好,合理地利用空闲时间等,才是应对无聊的可行方法。

作者认同海德格尔的观点,“对无聊的正确态度是一种严苛的迷恋。”那应该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流状态吧。打破对于网络界面的上瘾循环,把关注手机信息,关注外界的眼光收回到自己身上,找到让自己能感受到心流状态的工作或者爱好。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不要刷手机屏幕了,停下来:细想、思忖、反省,最重要的是享受你的无聊。”无聊向我们发出了信号,我们要把无聊的时刻看做是一个机会,一个顿悟的时刻,在等待中享受无聊,接受自己的欲望,爱自己。

无聊的体验如果无法消除,我们就直面无聊,看看自己失去了什么,然后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解剖无聊》是一本讨论无聊的哲学性书籍。它不止揭示无聊对于人们的情绪生活的影响,更是在挖掘它的意义价值,也在思索人们该怎样面对无聊的情绪体验。

马克思曾有名言:哲学的意义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同样。我们学习无聊,不在于只了解无聊,而在于了解了之后如何面对。因为“无聊只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

无聊提醒给我们的启发才是更重要的。我们该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该怎样追求自由、个性和幸福,无聊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机会,也为了我们提供了反思的机会。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最大意义吧。不是告诉你具体怎么做,而是告诉我们:即使无力解决,至少我们该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