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赏析

《腾讯传》读后感赏析:

腾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说是巨无霸式的互联网公司了,围绕QQ+微信两大杀器,业务范围横跨社交,游戏,动漫,影视,文学,广告,投资金融等,这里就不介绍了。吴晓波写的这本《腾讯传》,严格来说,也没有写出腾讯成功的秘诀,但读来还是有不少启发,记录如下。

着眼于未来:

吴晓波在书中描写,本来写《腾讯传》是为了腾讯成立15周年写的,但2011年动笔,直到2017年,整整花了6年时间,原因是腾讯的档案和资料实在是少的可怜,原始文件都没怎么保留,重要的内部会议也没啥文字记录,许多历史性的细节都分散于参与者的记忆和私人邮箱中。吴晓波大感其扰,而腾讯的人轻松地对他说:在互联网行业,所有人都盯着未来。

应该说,在所有高科技行业,都比较不重视历史留存,像笔者所在的华为,据有些顾问透露,也是历史留存少的可怜,只盯着未来。

这点,对所有想成功者,都是一种启发,只有着眼于未来,才能发现机会,否则只盯着过去,但过去根本不是未来成功的可靠向导,有些时候总结的所谓成功经验,实际上根本谈不上,可能只是赶上了时代机会以及运气而已。

《腾讯传》读后感赏析.jpg

创业,走出第一步最重要:

腾讯刚创立时,马化腾设计的产品,功能主要围绕寻呼机,比如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访问寻呼台主页,不拨打电话,即可将消息发送到寻呼机上等,但由于寻呼机整个行业在沉沦,根本没有多少寻呼台买这套软件;

但一次偶然机会做的QQ,竟然非常火爆,最终腾讯反而靠QQ发迹。

所以,创业根本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动起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才可能成功,根本没有完美的创业,那只存在于橱窗中,真实的商业世界,永远是混沌和嘈杂的。

敢于冒险:

书中提到,惠多网刚传入中国时,马化腾决定自己也在深圳搞一个站点,为此在家里拉了四条网线,配备了八台电脑,当时,国内的电话初装费非常昂贵,约八千块一部,马化腾为此花了约五万元,把自己出售股票行情软件的钱几乎全投了进去。

为了自己的事情敢于投入和冒险的禀赋暴露无遗。

以用户为中心:

QQ刚推出时,市面上已有好几款类似的软件,但QQ围绕用户的几个微创新,助力QQ脱颖而出。

1>根据中国大多数网民家里没有电脑,在网吧和机房上网的特点,推出QQ聊天记录、通讯录存放在服务器端,从而不同地点登录,不至于信息丢失;

2>根据中国网速极慢,上网费昂贵的特点,大幅优化QQ软件包体积,下载只需要几十秒钟;

3>设计了离线消息功能,大幅扩展了社交功能;

4>卡通头像,展示个性;

还有快速修复bug,一周出两三个版本,而其它同类型产品,几周才出一个版本;马化腾和张志东还经常偷偷溜到公司下面的网吧,观察用户使用QQ的情况;还有QQ的logo,在内部讨论不下时,放在网上由用户选择。

重视用户反馈和产品体验:

马化腾对于腾讯的每个产品,都很熟悉,通过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敏锐发现产品的不足之处;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用户的声音;十百千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十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竞争和标杆分析:

腾讯公司还是非常敏锐的,时刻关注业界动态,看是否能用在自己产品的创新上。

比如:

QQ,就来自于以色列几位年轻人开发的OICQ;无线增值服务,就借鉴于日本电信运营商NTT;QQ秀,灵感来自于韩国社交网站sayclub.com;棋牌类游戏,基本上全部照抄联众;微信,受美国kik软件启发。

内部赛马机制:

腾讯内部的说法是,创新要有适度的浪费,通过至少两个团队同时做一个产品,比学赶帮超,通过在上市前内部先KP一把,最终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腾讯为什么这么牛?最后,想分享下自己的思考:腾讯为什么这么牛?所有的科技公司,解决的都是人、信息、物品三方的关系,简单来说,谷歌解决的是人与信息的关系,阿里和亚马逊解决的是人与物的关系,facebook和腾讯解决的则是人与人的关系;因为腾讯解决的是人与人的连接,底层是社交,人与人的关系驱动一切;而人与人的交互方式是不可预测的,虽然人性是不变的;所以才有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所以才有快速试错,迭代小步快跑。

所以才有小马哥出色的产品能力以及腾讯人出色的用户意识,这一切都是生意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和人互相成就的。作者:王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