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2000字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2000字:

《改变世界的机器》这本书介绍了将在世界范围内取代大量生产方式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到来、具体应用及其将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以汽车工业为例,说明世界面临严重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精益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的危机。在各工业界普遍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后,将会带来诸多方面的重大变化。本书通过大量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比较,并且综合考虑两种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最初的汽车工业采用单件生产方式,产量极低,且即使是按同一设计制造出来的汽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方式很快被亨利福特和阿尔弗雷德·斯隆的产业革新摧毁。

大量生产方式,指亨利·福特开发的一种能通过机器大量提高产率的生产方式。最开始福特在海兰公园使用移动的总装线,并且使零件实现了互换,将生产T型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上百倍。在这种方式中的工人却变成了生产过程中“随时可以更换的部件”,在流水线上工作毫无升迁的可能。与此同时,这种生产方式一个总装厂通常要直接联系与他相关的一千到两千个协作厂,几乎每一个零件都是通过不同的协作厂完成。总装厂与协作厂,协作厂与协作厂之间都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对互相的生产过程都不了解,沟通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产品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往往体现为零件的配合失准,所以会导致生产的停滞和库存的积压。大量生产方式通常是从制造与设计出发而很少考虑客户的感受,这也让他们对市场的判断渐渐失准。运用大量生产方式的另一个缺点在于产品的更新换代通常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即使是生产线一些模具的更换有时也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在应对市场变化方面显得迟钝。汽车设计方面,大量生产方式的研发团队的领导往往不具有权力,只负责协调功能,因此往往使产品的设计周期大量延长(参见GM-10的例子)。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2000字.jpg

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生产方式的高层领导也对其做出了改进。斯隆对通用公司采用了各个分部分散经营的改进,但并没有对工人的地位做出改变。福特追求纵向一体化和标准化,为了解决与协作厂之间的配套问题,把所有工作都归并到厂内自治,同时采用高度的标准化实现零部件互换,事实上降低了成本。为了解决库存问题,将库存压力转移至经销商,却使得经销商与总装厂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日本丰田家族的丰田英二与丰田公司的总工艺师大野耐一在访问福特公司之后,认为大量生产方式仍有改进的地方,结合日本现状,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精益生产方式。这种方式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时间,生产出更多的车,并且由于生产和开发周期短,读后感www.simayi.net能根据市场灵活调整策略。精益生产方式认为生产岗位是真正增加价值的,因此它强调生产过程中人的作用。鼓励工人积极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并且要求工人掌握多种技能以完成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岗位间的调换。在精益生产的工厂中,总装厂往往拥有多级协作厂,而总装厂与一级协作厂联系,并且协助他们完成精益的改造,互相交流以完善各自的设计。一级协作厂负责与以下的协作厂联系,节省了总装厂的人力资源。精益改造之后能大大缩短库存时间,甚至有的零件可以以分钟来计。精益生产强调零库存的概念,这往往被旧的大量生产方式的领导者视为隐藏的危机,但实际上精益能做到。在设计的过程中,精益生产拥有具有决策权的“主查”,团队的成员来自于各个部门,能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同时在日本销售时,以丰田花冠为例,每一辆车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做的。销售员精通汽车的各个方面工作,会对每位客户进行跟踪,真正将客户变成丰田大家族的一员,保证回头客。

在这两种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什么年代,都要保持企业的改善与革新,即课上说的消除浪费,持续改善。往往企业在利润不低的年代不会产生危机感,只有与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才会产生换代的想法。且往往一个企业越小,行为就越大胆。比如本田的国际化在日本企业中走在前列,然而在国内却被丰田、日产等精益大企业看不起。只有不断的进行革新,才能在行业中保持历久弥新的竞争力。比如福特,从刚开始的流水线标准化,到后来的高度一体化(使他在与日本的精益企业的竞争中不至于太落下风),然后他从丰田等日本企业在美国的移植厂学习精益生产,最终将自己的企业不停地改善。相比之下,书中的一些欧洲企业革新速度较慢,即使有政府或财团的资助,如雷诺,雪铁龙等,还是无法应对美国、日本等汽车所带来的挑战。

书中提到中国车企(长春一汽和湖北二汽),仍是以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相结合(虽然是90年代的数据)。我觉得中国汽车要在世界上打响自己的品牌,进行精益化的生产改造是迫切且急需的。而且,应该加大对工人价值的重视。设计师、工程师等更应该深入一线,了解制作过程,以设计出符合实际生产规范的产品。精益生产方式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缺陷率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个改造的过程同样也是极其艰难和痛苦的。国内汽车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国企),估计仍需要一段时间。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硕士生,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都能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为祖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蒋宇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