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著《大败局》读后感1500字:
吴晓波著的几本书我总是有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近日连续看完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又看了一遍《大败局》感受颇深。《大败局》MBA式教案式的分析和反思,是他最为精彩、最为生动、也最为经典的作品,我也最想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大败局》的案例,大多数是讲述一场企业家狂热、激进的燃烧殆尽。其中保健品行业有好几篇,是这个行业先天卑劣基因的必然结果——草莽创业者迷信广告、针对广大群众几乎毫无底线的营销轰炸和被广告绑架,也多数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吴晓波总结的失败基因有三点: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这些所有的失败案例中,大部分都源于两条根本原因,一是快速膨胀,二是政府关系处理不当。而同时代起步、但是像常青树一样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宗庆后、鲁冠球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无疑都体现了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也极好的处理着与政府的关系。与政府之间似乎保持一种若隐若现的关系最好,不可疏远甚至与政府关系搞僵,也不可太近乃至于行贿寻租。在IT业,很多公司也常常面临政府资金的吸引,政府每年的那些各种名目的项目资金,看似不用残酷的市场竞争就可以空手白白获得,但结果往往却牵扯到管理者大量精力,将企业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建立百年老店上面,而是与政府博弈甚至是愚弄消费者身上,最终带领企业偏离正规而走向失败。
华为的任正非说得好:我们总能做成想做的事,所以就极少有失败的经验。而正因为极少失败,所以从来不曾学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让自己得到历练而成为伟大。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而应该吸取教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大败局》讲到巨人集团、沈阳飞龙和三株口服液几个保健品帝国,那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是企业家的共同手段,但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读后感www.simayi.net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最终丧失人心。在这点上,“三株帝国”最有代表性,它在创下80亿的销售记录后轰然倒塌——吴晓波在书中这么形容:“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淡出舞台,竟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
《健力宝》案例中李经纬仰天长叹的悲情画面早已定格在许多人的心中而久久难以释怀,我想个种滋味只有自己亲自品味过才能有更深的感受吧。
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但是从政府对企业的管控程度来看,中国政府对企业依然有着非常强势的掌控能力,即使是已经名列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政府仍然能够非常强悍的更换其掌门人。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已经实行了多少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或者哪个不好,在这一点上我欣赏邓小平说的,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生产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纵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有一点显然是好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绩是巨大的、也是世界举世公认的。而更给我们信心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中仍然高调宣称会继续深化改革,而且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会越开越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敢于否定自己、自我革命,不断创新、自我完善的组织或者个人,他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比昨天始终在进步,所以他必然能够带领大家让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经常想,如果一个企业的掌舵者看过了大败局,他应该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吧?作者:王永利
相关:大败局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