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依稀还记得这本书还是在黄埔文冲公司的时候跟以为同届的老友借阅的了,陆续地竟然过了17/18/19年,而今才算是真正读完它。真真是跟了我好一段时间了,改天也该找个时间,还书了。
其实最开始了解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一时,从高小姐的口中知道的这一本书籍。所以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这一本书。
翻开扉页,读完作者简介以及绪论,让我感觉到读这本书时必然是要带着几分学者的气息来读,才能读出历史的这份独有的厚重感。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读完这本书我能记下的没多少,但也总有那么几个地方是能让人印象深刻的。
比如说万历这个皇帝(朱翊钧),对于身处现代化中成长的我们,我想大家对于皇帝这个角色的印象应该跟我差不多,大抵是代表着无上的权力,可以有后宫佳丽三千,又或者是可以豪迈的说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资本。能留下这个印象不无道理,毕竟荧屏上给我们呈现的不都是这些么。然而当《万历十五年》这本在黄老先生笔下如时光机一般带着我们走过历史中的一幕幕时,不难发现,原来一个皇朝的组织机构与现代的一些家族企业有些相像的地方,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帝皇可以时时的掌握着本土众生的前途和命运。深处于那个时代的万历皇帝虽然已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但是他不仅受到各方的掣肘,更是这个庞大帝国机器运转下的一个悲剧产物。
至于悲剧的根源可通过原文的一段话,窥见一斑:
“万历所巡视的为自己预筑的陵墓动土于1584年的夏季。这项巨大的工程微妙地体现了不把皇帝当作有血有肉的人,而把他当作一种机构的看法。读后感·万历皇帝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但并不缺乏清醒和机灵的头脑,然而他竟欣然接受了这种精神上的活埋。”
脑海中每念及便会想到《追风筝的人》对索拉博的这样一段描述:“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
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对比两人的社会地位的极大差异,脑海中总想着应给予索博之流更多的怜悯,而万历,给我更多的感觉是应该是遗憾!
其中书中还提到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张居正、看破体制追求和衷共济的首辅申时行、一代清官海瑞、抗倭名将戚继光、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李贽。作者给以上的几人都分别至少一章的文字来阐述,读之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间隔,可以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其人其行,足见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厚,剖析历史人物之透彻。确实可以称的上是一部好书了,值得推荐!作者: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