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只是数学》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读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都会让自己有“别有洞天”的新奇感。
读作“五份之三”意义何为?
“”这个分数该怎么读呢?华应龙老师范读这个分数并在黑板上写下“五份之三”。读到这里,我感到很是惊奇,“五分之三”、“五份之三”是有意为之?还是笔误?读着读着感叹于华老师对“份”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在最初学习分数时理解分数的含义,表示平均分了5份,选了3份,意在突出平均分了5份。华老师下课前擦去“份”字单人旁的一幕,读作:五分之三。感叹华老师的用心。正如书中所言:“分”产生了“份”,没有“平均分”,就没有相等的每一份,没有“份”也就没有整体--部分、部分--部分等各种关系。读完“课后明辨”和“名家点评”时越发觉得华老师对“份”的设计意图妙不可言!
差错的魅力也“妙不可言”
课例《解决“连乘”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我们常常以寻找条件,分析思路去突破教学的中重、难点,由于是借班上课,孩子的基础知识较差,在教学工程中,学生“频频”出错,如:计算问题、书写格式、小括号作用不明白的问题、得数后面不写单位.....华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理解列式、计算书写、单位名称标注等多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思维,发现并纠正差错。
正是华老师的“容错观”、“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的先进理念,巧妙地将学生的差错作为数学资源,使其成为突破教学的中难点服务。
“课前慎思”之思
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一书,每节课例前的“课前慎思”启示这我们,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进行必要的课前调查、对同一内容呈现的现成课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相关内容的普遍性错误与错误,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透过华老师“课前慎思”这一备课思考,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道,“有时候教学可能就是歪打正着,我们教师也许并不清楚哪一句动情的话语唤醒了学生的天耳,也许并不知晓哪一抹热情的目光点燃了学生的心灯。”课堂上一个细节如若孩子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这便是教育教学的价值,这也是我们用心的方向。作者:卢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