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永远的老师》读后感1500字:
妈妈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最近在看蔡颖卿的书《妈妈是永远的老师》。
一打开这本书,就被几句话闪到了——教养不是看别人家发生的故事,而是自己必须身兼“教示善道”“安其居处”“知其嗜欲”的日常工作。有人说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到现在的妈妈是永远的老师,我们身为教养者如果都能负起责任,不停地追求自己的成长,永远当一个有榜样的父母,那么孩子无论在哪里,都会不失照顾。
1、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导孩子
作为一个母亲,不必对他人宣告自己的选择有没有价值,更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而勉强变换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条件与限制,其中复杂的程度都足以让自己精疲力尽,不必再主动加上他人隔岸观火的眼光。
和朋友聊天,总是感觉这届父母不好当。在降级上,用于教育花费的费用日益增多,却仍然可能受限于地域;在持家的能力上,孩子已不能像当年的孩子被自然环境教化;在价值观上,社会分陈的论述更是让我们难以心定。
既然当了妈妈,就不要钻牛角尖地去找完美的理想生活。无论是职场母亲还是全职妈妈,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之前看过一个节目,一位老师拿出一个男性玩偶,一个女性玩偶,一些生活场景里用到的劳动工具,比如吸尘器、厨房等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选择上可能分配给男性玩偶一个厨房或者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婴儿,这就说明在孩子心里,男性女性分工的界限不是很明显了。
实际上这种父母角色的改变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很正面的影响。因为没有一个家庭能够完整地划分出父母亲之间绝对的责任。当母亲不能、也不用自卑,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导孩子,只要有心,读书环境是任何父母都给得其的终身礼物。
2、共教共学共做
亲子人生最有目标的第一课,就是“说话”,而天下所有的妈妈都知道,“说话”是带孩子的基本工具,一用就是一辈子的事,除了好好掌握语言的用法和弥漫在说话之间的气氛之外,每一位母亲说话的耐心,也随着孩子的成长,受着生活严格的考验。
父母应该了解,回家之后的“教”,是一种最紧密的合作,是持续双方对学习应有的关怀。如果再“易子而教”,等于请人代当父母,读后感www.simayi.net而不是代为教学。所损失的是亲子之间的相处时间和了解。父母无须认为自己不能跟孩子好好说下去,就是没有爱心或耐心的表现。把力气省下来,寻找如何发展谈话的内容。宁愿更有原则或表达看法的简,也不要自以为无能地应付下去之后再失控。
孩子会从妈妈的单向发表里,慢慢学会答应与体温。孩子会学妈妈遣词用字的习惯,学妈妈的声腔语调,更学妈妈眼波流动的方式和应对外界的表情。当妈妈绝不能假装对无聊的事也感兴趣,否则谈话就会变成你不能安静一下吗的假建议或者真命令。跟孩子说话的准则,四千多年前就给出了建议:教稚子必“简而无傲”。
妈妈还要教稳稳地走路,要教好好吃饭,要教读书识字,要教认识时间,妈妈还要教信任,要教判断力,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在做中学,大家共学、共教、共做,以达成更好的教育目标。
3、妈妈是永远的老师
人不能以祸福由天、信弃两可、勤闲参半的态度来养育或带领孩子。养育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美感,那份美感,人们还可以称呼为“爱”。没有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只教知识,生命的成长更需要好的指点者。关于解惑的能力,从来就没有一张文凭可以代表权威。
它是每一位母亲的身教言喻,是每一个家庭为自己所留的珍贵故事。美国作家霍丁卡特说:“我们能给孩子的礼物只有两种,小时候给他们深根,长大之后给他们翅膀。”让我们竭力保护孩子的深根及呵护他们的翅膀。作者:郭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