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得体会1500字:
读完《梁家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真实的场景历历在目,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很多偏远地区的贫瘠远超我们的认知,同时也感叹人类的伟大,不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生存,那个年代的城市里物资都匮乏更不要说偏远山区,可以想象在梁家河生存有多么艰难。
文中描述的习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太真实了,我虽没有上过山下过乡,但是我的家人在那个年代有上山下乡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远离父母远走它乡,作为父母,心里一定是难受万分,谁不是家里的宝贝。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那样一个家庭也只能随他去了,家长又能有什么办法;而作为一个少年就不一样的。对世界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少年不知愁知味,我们的主人公习总书记当时应该就是这样,带着憧憬踏上了上山下乡的征途。现实很快打破幻想,不会做饭,没有柴烧,到处是黄土高坡寸草不生的地方,想吃大米难,想吃饱饭难,关键是还要干重体力活,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确实也太残酷了,再加上一些误会,当然会迷惘、彷徨,不知道怎么办?打不起精神,真实再现。
在经历一些事之后,主人公在前辈的教导和对梁家河生活的反思后写到:“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最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明白了“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后来有了脱胎换换骨的转变,变成了一个:从来不诉苦,也不抱怨、随和、不偏激也不保守;讲团结,善于团结的人,很快融入群众,融入乡村。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不起谁,能吃苦不“撒奸儿”,人实在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除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一个是到外找书看,就是读书,修身,爱好读书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在那样一种环境能有这样的情怀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我们现在条件比那时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认真读书,提高自我素质,自身的修养,只有自身素提高了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梁家河习总书记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习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尊重人、帮助人进而团结人。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无论大事小事该咋办就咋办。在那样一种政治环境下,坚定相信党相信群众,读后感www.simayi.net从一个普通知青,几年时间就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取得组织信任,走到了村里带头人的位置。因为他心中时刻想着的是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共创好生活,筑坝造田,办沼气,开荒种地,多打粮食,最苦最累的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样的人能不受人尊敬,能不受人爱戴吗?
“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多思考问题、多动脑子、多联系群众”。工作中也不忘带动群众帮助群众,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梁家河风清气正,许多普通村民也成长起来如:石春阳、武晖、刘永耀、王宪平等等。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青年将知识带到偏远山区,让知识改变着山区人的精神面貌。
文中还有一点很感人,因为我也是听上山下乡的人说的,一般下乡二年都有抽调回城的可能,作为知青谁都想早点返城,这是当时很现实的事,因为农村苦啊。所以只要是听说有招工的去了,可以不出工也要去打听,因为这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而我们的习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且是七年之后才离开,确实了不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人有责。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为家庭、工厂、社会创造价值,实现中国梦,幸福是创造出来的!作者: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