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
“今年的瓦尔登湖,会下雪吗?”我坐在你温暖的火炉旁,一边翻阅着梭罗的《瓦尔登湖》(潘庆舲译本),一边若有所思的想到失神……此刻,火炉上方那炽热的白炽灯光,正将我失了神的头影,寂静地投映在梭罗“冬日里的瓦尔登湖”的文字上。
这,已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三次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了!
三次阅读,虽然都未完整的将此书读一遍,但每一次阅读,都增加了我对“冬日瓦尔登湖”的喜爱。第一次读,是在初中的一堂数学课上。版本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书的封面很是漂亮。蓝色的湖水,平静得让人心生涟漪,于是便顾不得那讲台上的人是谁,即便就打开“瓦尔登湖的冬”就阅览起来。可惜,还未看完,就被老师的火眼金睛没收了。此后,念想便油然而生。第二次读,是上大学的时候。封面虽不再是蓝色的湖面,却能从冬日的瓦尔登湖中看到湖面的另一番景象。说来也真奇怪,读完瓦尔登湖冬后的其余章节,只要阅览超过十页,那睡意便会不打自来。想必是版本译得不太流畅,又或是蕴含哲理太多的缘故。直到第三次,也即是最近这一个月以来的阅读。再次打开它,仍旧衷情于与“瓦尔登湖的冬”相关的章节,那瓦尔登湖冬日的描写,但凡是有一个字的页面,都会被我翻阅得磨破了皮,而且,每阅一遍,总免不了要失一番神的,当然,也包括此刻。
我喜欢的瓦尔登湖的冬天,是通透寂静的。
雪花,一片一片地落在湖面上,有的落湖成水,有的落地成冰,一片一片的重复,一片一片的积压,不超过几个时辰,路面很快被雪花堆砌成高墙,湖面也能积达成两英尺深的厚雪。此时的湖,上面是雪,中间是冰,下边是水,水中是鱼。再过一些时日,雪和冰融在一起,便成了坚不可摧的冰凌,就算是最沉重的兽力和马车都能沉受得住。湖面虽然被冻,仍旧如湖水一般,近看是绿的,远看是蓝的,站在上面,根本分不清是在湖面上,还是平地上。此刻的它一片静谧,就像黄昏时琥珀色的天空,在湖面散步,亦如天空在脚一般,抬头是天,俯首亦是天,仿佛整个人也都变得通透无比,而那时常形影不离的浮躁与焦虑,也就瞬间荡然无存了。说实话,我曾在某本书中或在某个网站上,看到过中国黑龙江最美的雪乡小镇,看到过瑞士圣莫里茨里天堂似的雪域山峦,看到过丹麦哥本哈根被雪花覆盖着的童话城堡,看到过芬兰拉普兰圣诞老人的故乡……然而,却从来没有见过这般湖景。都说: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泪!没错,她确实是一滴泪,一滴可以净化人心灵的泪。
我喜欢的冬天的瓦尔登湖畔的小屋,是温馨活力的。
瞧,那大群的山雀,会飞来捡拾松鼠掉落的碎渣或啄食梭罗门前的碎木屑;那猎狗,会从小屋穿过森林去追逐狐狸,在冬天黑暗的早晨,亦或在短暂冬日的下午;而另一只狐狸,正狡猾地兜着圈子甩掉了猎狗,在雪面上凶恶地嗥叫着,四处搜索山鹑或其它猎物;那松鼠,又或野鼠,读后感www.simayi.net会为梭罗储存的坚果争吵不休;那野兔,常常在黄昏时分来啃吃,梭罗从门口扔出去的土豆皮;那鸮枭,会从远方叫着凄凉而悦耳的声音,拍打着翅膀,神情自若地飞来散步;那;那红松鼠,会从树林那边蹿过来,在黎明时将梭罗叫醒……这样的温馨与和谐,似乎在暗示着,所有真正经过狂风冰雪洗礼的生灵,生命更有韧性了!
我喜欢的冬天的瓦尔登湖的梭罗,是真诚且从容的。天气渐冷时,他才不紧不慢地给小屋抹灰浆,以至于狂风在周围呼啸,小屋才幸免地吹不进风来;湖面被雪覆盖时,他会穿过一英尺的雪地,趴在一英尺的冰凌上,俯瞰冰下的鱼儿在湖底游来游去;聪明的地主,穿着厚大衣,架着沉重的马车在湖面上凿冰,将其储存在通风的地窖里,以备夏日作为冰镇饮料时,他会赞美地主的深谋远虑;经历过几次暴风雪之后,他仍旧坚持着去湖面或林间散步,看野鹅鸭噗嗤着沉重的翅膀觅食同时,也看那只“长了翅膀的猫”如何冬眠;小屋被风雪吹开了裂缝之后,他把火升得够旺,乐观地期盼着,某个从城里而来的客人……梭罗说,他步入丛林,是希望活得深刻,过得真诚,而如此的从容与不迫,确实是真实的在活着。用海子赞美的话来说,这就好像鱼儿有了水,鸟儿有翅膀,云彩有了天空。
人们常说:“《瓦尔登湖》是梭罗“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是的,我终于还是承认了!透过这份坦诚,我总能感觉到,那个冒着风雪且不随波逐流的,穿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郊的,去接受一场狂风暴雪对生命洗礼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