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家》读后感1500字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1500字

一本《家》读完,印象至深的莫过于高公馆长房长子觉新,巴金先生也曾说:“觉新是《家》中两个真实人物中的一个。”或许正是如此,觉新的形象才最真切、最能让人铭记。

自始至终,觉新不过是一个苦命的青年,他的一生恰恰印证了那句名言——生活本是一场悲剧。中学毕业前,他尚年幼,还未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又是那样的出众。“他生来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颖,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着先生的赞美…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他对于化学很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在一番顺境中成长,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如书中所写:“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他是为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如果没有大的变故,觉新将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走上人生坦途。

但终有一天,他的幻梦被打破了,残酷地打破了。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过上了大少爷应有的生活,也开始承担起大少爷应负的责任。仅仅因为长辈们在麻将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马的爱人,似傀儡一般娶了一个不相识的女子为妻,更为荒唐的是,这段婚姻竟是由抓阄决定的,这也随之改变了他的一生,出国留学的梦想化为泡影。父亲去世后,他用稚嫩的肩膀努力撑起了整个家,所谓青春早已被无情剥夺。他必须要面对大家族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许多有形的无形的箭便开始向他射来。”“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开始的他并没有选择沉默,“他愤怒,他奋斗,他以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了更多的烦恼,更多的敌人。”他的斗争毫无结果,反把他拖累得更加疲惫。于是他选择敷衍家人,“它牺牲了一部分时间去讨他们欢心,只是为了想过几天安静的生活。”他苟且度日,曾经的梦想早已抛诸脑后,直到自己的孩子出世,他才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依旧要在那个大家族里周旋,他采取的“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他为在复杂的家族斗争中得以生存所做的无奈之举。觉新的苦命悲剧正是在种种无奈中展开,他的苦命不仅仅是由他一人造成的,更是由整个家族和社会所造就的。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1500字.jpg

从觉新自身来看,他的性格过于顺从、隐忍、怯懦,在面对事情时过多选择了逃避和忍耐。为了遵从旧传统,他不惜牺牲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他出国留学的梦想放弃了,他心爱的梅嫁给了旁人,最终他心爱的妻子也因产前照顾不周惨死郊外,就连死前他们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他曾感叹:“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只有牺牲的资格。”殊不知,正是他那毫无原则的顺从忍耐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别人的幸福乃至生命。他的怯懦、不抵抗,使他沦为家人任意摆布的傀儡,他没有自我,也不敢于自我。正是他的懦弱,造就了他的苦命。

从家族来看,觉新的家族地位便注定了他的一生,他是家族里的长房长孙,家族的重任他无可推卸。他肩负着家族的未来,一切都要以家族利益为先、为重,他不可能像觉民那样离家逃婚,也不可能像觉慧那样激进、毅然离家。高家是个典型的卫道家族,他们讲究礼教、讲究传统,更加(www.simayi.net)讲究封建迷信。他们相信“捉鬼”可以让高老太爷的病好起来,结果却因此葬送了老太爷的性命;他们相信“血光之灾”,将待产的瑞钰迁到了荒凉的郊外,致使瑞钰惨死;他们坚持不许觉新进月房,最终觉新没能见上妻子最后一面。家族的使命,家族的信仰,最终成为觉新的包袱,造就了他的苦命悲剧。

觉新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怯懦的个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饱受煎熬和摧残,最终葬送自己及他人幸福的悲剧。他与觉慧构成鲜明对比,也让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在新旧时代交替的背景下人们内心深处的矛盾。

点评: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本,《家》所表现的是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旧式家庭被淘汰的过程。通过三兄弟境遇的对比,表现出旧式家庭被淘汰的必然性。高觉新的悲剧无可避免,但正是明知结局却逃无可逃才是真正的悲剧。由此看来,本文对高觉新的理解亦是通透澄澈。作者:公鑫刘倩怡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