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读后感1000字

读《围城》读后感1000字: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4年到1946年间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以恋爱婚姻为主题,揭示了在人生,社会上深层的围城现象。依先生所讲:“文学只是写在人生边上的旁注。”那么我想写在社会和人生边上的旁批就是围城。

婚姻之围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事。回国途中,方鸿渐与鲍小姐的邂逅,与苏文纨的相遇,以及回国之后与唐晓芙的不期而遇,都透露着青年男女自由的恋爱气息。

而方鸿渐与孙柔嘉的最终结合,也不过是两人相遇相识之后的结果。但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当中,孙柔嘉看不惯方家的婚姻旧俗,方鸿渐也对孙柔嘉姑母一家表示极大的不满,两个家庭的矛盾不可避免。两人苦心经营终无结果后,终于一拍即散,不能返也。这就是婚姻之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却想出来。而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也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却也只留下无可挽回般的无奈......

可在人生的爱程中,最美的遇见,不过初见;最暖的遇见,不过偶然;最重的遇见,不过蓦然回首;而最轻的遇见,也不过莞尔一笑。但不论是最美,最暖,或重,或轻,那遇见也早已不在......

读《围城》读后感1000字.jpg

人生之围

人生的旅途中会时时遇到各种不作美的转换风向的风,人就是可怜的被这不可知的风所支配着。人的活动尝尝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悖反”状态。

以方鸿渐的人生经历为例,实现与孙柔嘉的婚姻固然是他冲击的围城,但同时回国又何尝不是他冲击的围城,去三闾大学又何尝不是他冲击的围城,在人生漫漫旅途上望眼欲穿地想达到目的,又何尝不是他冲击的围城,种种冲击都收获着失落和空虚,都否定着冲击行为的本身。但冲击却没有停止,热情仍在焦灼地燃烧,希望永远是那座远方的城堡。

这正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和整体的人类在生命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喜剧意义上的荒谬和悲剧意义上的崇高,这正是人存在的渺小性,有限性,人欲望的盲目性,无限性,最真实的写照,人生滋味,不过尔尔......

社会之围

鲁迅说:“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而作为当今文坛上有“新儒林外史”美誉的《围城》,它的一切啼笑皆非,都是社会心理的沉淀,它所有的讽刺也都是对社会现实最为真实地描摹。《围城》隐藏着社会表层背后的深层意蕴。读后感www.simayi.net当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假文凭之后,回信反劝那个骗子要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的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这喜剧性语言的背后,不正透露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外交上的失败吗?

赵辛楣口中的:“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难道这不是国民党遮羞布下最为狼狈的一面吗?

《围城》作为一部社会型小说,将永远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一样的色彩。围城,最为成熟的深海。却翻卷着深层的无奈;栀子花开,信步闲庭在花落的尘埃。从围城中轻松走来的摇摇摆摆,也似雨后彩虹七色,消失在万丈光芒之外。围成的风,冉冉飘飞在记忆的窗台,也奔流在不停东去的欲望江海。却飘散了,流失了,永不回来......

我们在人生的围城中兜兜转转,在寻找着什么,求索着什么,脑海中闪现过片片断断,也终是不完不整;我们会时喜时忧,却也终逃不开,躲不掉。我们哽咽着纷纷扰扰,寻找着分分秒秒,探求着前前后后,只为寻找我们心中的那份美好!作者:段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