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型社会》读后感1000字: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以“中产”自居,扎心的是没有实现水果自由、小孩培训班自由的我们应该算是贫困家庭吧。近日读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感触颇深,觉得天朝离理想中“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越来越远,慢慢向M型社会转变,步入日本的后尘。
M型社会这本书先是阐述了M型社会已经到来,之后分别从企业、屌丝群众和政府角度阐述应对策略。我觉得前四章都很精彩,有理有据,意见中肯,中低层时代的企业战略那章特别适合对营销感性的小伙伴阅读,最后一章讲政府改革,有点太理想化的,政策比较难施行,估计跟作者在美国喝过自由水太多的经历有关。全书通俗易懂,我基本花一周零碎时间看完的。
日本经济从广场协定之后进入衰退,这种衰退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平均收入的减少。日本国民的平均收入从1998年起开始减少,在10年的时间里面减少了80万日元,大约是6.5万人民币。平均收入减少,并不是平均的表现在每一个人身上,而是集中在原来的中产阶层,导致中产阶层变成了中低阶层,从而导致了中产阶层的崩溃。
对于M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判断,作者大致采用了04年-08年的数据分析,我觉得绝对量没太多参考价值,主要看相对量。04年服务满一年的劳动者平均薪资438万日元,每个家庭的可支配支配和收入540万/年,假设以一个人年均收入600(年均可支配收入上浮10%)万日元为标准,超过1000万日元(年均可支配收入上浮85%)为上层阶层,600-1000万日元为中上阶层,300万-600万日元为中低阶层,300万以下日元为低层阶层,日本的中低阶层和低层阶层人数增加,上层阶层也略微增加,但在中段的中上阶层人数却大为减少,尤其中低阶层以下竟在所有人口占比近八层,78.9%。
作者对企业战略的建议是,首先确定你的目标客户群体,如果是定位在中低阶层,那一定要①先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书中提到了优衣库将制造流程的效率发挥到极限,1-3周内发货,商店周转率极高;②给予耐用消费品多次生命周期,日本大山公司推出的“可换衣服的沙发”。③消费者对于性价比要求高但也不能损失对品质的保证,比如东急INN(连锁酒店的经理人全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个案例是无印良品。企业战略这块可以参阅去年大火的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我下次再专门写个推文。
为应对M型社会的社会现实,个人的意识改革这块也蛮有意思。为了提高幸福感要接受收入减少的现实,先节流减少无谓的支出,包括租房和教育投资(这块不敢苟同),同时开源寻找提升自己收入的方法(这块三浦展也有共鸣,建议开启共享型社区,年轻人给老年人提供照看服务减免房租。鉴于消费者不太追求物质形态的产品,开发消费者的情感和人际需求,冲绳岛上的沙滩留言收费模式等)
这本书像是为我们描述了经济失速下行后,我们将面临的生活和社会的改变,可以让我们前瞻性思考最糟糕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应对,算是先喝碗毒鸡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