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800字:
阅读这本书时我总发现有些观点我在其他的书中也读到过,作者也在写作这本书时,一定也曾经受到过其他作者的影响,思考过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思考的结果千差万别的原因。
书中很多的理论都在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构建过程,这些内容对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或多或少收到启发,由于收集的信息是经过我们模式化思考方式下选择的结果,自然离真相就很远,还要说服别人相信,那就更难。理性思维终究是相对性的。
网状化的社会关系,我们不可能不经受社会对我们的再塑造,改变世界很难,所以改变自己相对容易,然而,我们越是适应潮流,我们改变的越多,越影响我们的立场。
我比较喜欢阅读优化学习的18种策略,这其中的内容引导读者揣测教科书的脉络、教科室编写背后的目的。每个学科的知识终究要内化成技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拷问自己,究竟可以用到多少,应该如何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特别是写作,是信息、概念和各种常识术语经过思考,提炼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大量的输入之后,有多少知识不是浮于表面而是消化吸收了,这体现在写作上。由写作能力的高低可以倒推前两种能力。不提问就意味着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导致低效地模仿,不能提升个人能力。
通过对批判性思维工具的学习,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历史都是历史学家高水平地铺排、组合以及拼凑的事件结果,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并非在对重要事件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用什么观点去描述事件,引导读者进入历史学家展开的画面中。历史学家的逻辑思维规律值得研究和探索,盲目地陷入一本历史书中,并不理智。
思想的谦逊非常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质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会在心里腾挪出一部分空间,用来盛放别人不同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比较和打量,识别有价值的部分,更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相,接近真相就引导我们少走弯路。作者: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