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000字:
半月前,我的一位年轻的美女同事给我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鉴于我经常在公众号上发表评论文章,她建议我去电影院看一看中国人拍摄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因为同事之间很少提生活艺术方面的建议,她的提议当时就令我心头一震:想必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影片!
落座之时,我们调整呼吸,平定心情,不愿看广告的我迷眼等了几分钟之后,期待己久的中国动画片《哪吒之魔降世(数字三剃影片)》正式开映了!
看着看着,我就被吸引了,电影画面优美灵动,很多图案(如龙身婉转)、电影画面呈现交互回曲而有情的太极图式,那种左右回顾、上下呼应的动态具有东方特有的那种空间感,常有飞白之景和翻转之韵,可谓美仑美奂!相形之下,日本动画就显得幼稚,美国动画就显得机械了。
电影画面中充满了中国式的建筑、卷轴画、毛笔、咒语、风火轮及其他意象意境。如影片中太乙真人手中的毛笔可谓点睛的神笔,他多次用毛笔点画、驱动所乘坐的仙槎飞行,这种画面远比白种人的《哈利波特》中骑扫帚飞行的场面要美妙多了,因为仙槎既有船筏之形,又有根蔓之幽,而白种人的扫帚愚拙而丑陋,骑扫帚飞行简直是粗率蠢笨到了极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是在与佛教抗衡与启发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式教派。佛教的修炼以求得生命的开悟与解脱为目的,虽然这种修行可以带来强身健体的效果,但这只是佛教修炼的副产品,并不是佛教修行的目的。而道教则不同,它以“长生久视”为目的,追求长生不老,追求现世的幸福与永恒,并希望把已经得到的荣华富贵变成永恒的东西。而片中多处渲染了道教的意象与追求。
该片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取精神,反映了《易经》的刚健之求。反映了奋斗与宿命的冲突。当哪吒本应为灵珠转世,却阴差阳错而成了魔丸投胎,虽然他刚一出生就神力频现,但他一旦躺到母亲的怀抱,仰望母校慈爱的眼神,就情不自禁地回归了婴儿的天真与柔顺。
他一面报复称他为妖并处处歧视他的百姓,一面又与自己身上的魔性作斗争。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善行可以改变不好的命运,佛门中的训子劝善书《了凡四训》就阐明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此外,哪吒还受到父母无私之爱的感召。因为在家国同构的情景下,血缘亲情高于对神灵的膜拜。所以哪吒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奋力阻挡敖丙与申公豹欲要埋葬陈塘关的企图,从而为陈塘关百姓建立了最大的功德。而他改魔归正源于父母之爱,源于父亲愿意拿命换自己活着的爱。最后他撕毁换命之符,与觉醒后的敖丙化敌为友,一起对抗天劫,保住了魂魄,也保住了未来的希望。
片中的卷轴画《山河社稷图》设置得很好,这是不同于现实三维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也许就是佛门中所说的净土,也许就是三维以上的高维世界。这是个美妙的世界,尽管在三维世界中墙垣不可穿越,但在四维以上的世界中穿墙逾垣、看透心灵是轻而易举的。在片中只要使用太乙真人手中的神笔,就可以在两个世界随意进出。还有“急急如律令”的道教咒语也能聚集、绽放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
片中的太乙真人是个快乐洒脱的胖道人,他一口气定神闲的四川普通话,也折射了四川人豁达快乐的性格和他们潇洒如意的慢生活。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他既有猪八戒般的贪婪,例如因贪酒而导致灵珠与魔丸投胎时被人调包,但同时他又有弥勒佛的开朗洒脱,读后感www.simayi.net随机应变,豁达自在,特别是他骑着飞猪在天空飞行的情景非常和谐,又非常有幽默感。而且他还是一个善良之士,最后为了帮助哪吒、敖丙抵抗天劫而耗掉了几百年的道行。
片中龙王的形象非常好,感觉非常震憾!生得浑厚大气,表情凝重,具有伟者神格,具有庙堂之相。龙须与身体飘扬的弧线让人感觉流畅而厚重,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影视中最好的龙王形象,龙王的声音厚重而有韵味,他对敖丙的谆谆之训导,让人感觉非常有魅力!
片中图景色空不二、虚实结合,如李府为禁锢哪吒在家,门口守卫之间形成了一道能量之帘,处于飘浮的半透明状态,显示了法力的无所不在。还有搏杀中的能量的显现,都采用了半透明的虚拟状态。
该片是继《大闹天宫》之后,中国又一部里程碑式的动画电影,如果要说美中不足就是哪吒的形象开脸不像中原人种!眼睛过大,眼框过黑,有的说是烟薰妆,而且嘴巴过阔,有点像岭南人士或东南亚人种特点,不像中原之人。因为中原人士一般眼睛细长,眉毛细长,嘴唇不大,通常生得清秀文雅。有的眉眼细长如丹凤眼,如片中的龙王三太子敖丙的形像就是中原人士的人种特点。《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受沿途女妖或女性欢迎,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化外之地的男性长得实在太丑陋了!如果说要表现魔性驻足的哪吒之暴燥、顽劣,不一定弄成非华夏中心人士或异地人种的特点。中原人种中的顽童形像历史上可以借鉴的很多。除了哪吒之外,李靖夫妇、太乙真人、当地百姓表现得都是中原人种的特点,只有哪吒例外。就哪吒长相非典型中原人种来看,这一点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作者: 聂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