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读后感1500字

《香港,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读后感1500字:

夏老师公号里,一般都是发些关于英语学习的干货。我这个伪英语爱好者自然是关注了,但文章却是隔三岔五的才点开看看。

这几周,香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夏老师一篇《香港,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真的是博了很多人的眼球,点击量远超之前英语知识类文章的三四倍。我不知道,其他人看此类报导或者评论是什么样的心情,而我就只是关心。连《新闻联播》近期针对香港事件的报道都开辟了先河,一改往日严谨、严肃做派,很亲民地用了好多接地气,解民愤的怼人高级词汇。而微博里各方的报导,屏蔽不屏蔽的姑且放下,起码看起来还很是客观,各派立场不同,报道的角度也还算是全方位的。

再回到夏老师的这篇文章,我觉得大有微博报导的风格,在表达民族情感的同时,以开放心态看待不同经济文化下发展的都市。文中提及这些年他本人几次去香港的经历,总体的感受还好,人民友善+都市繁华。个别不友善的也用英语这个利器回怼了过去,讨回公道。回想前几年带玥小姐去迪士尼在香港的日子,和他经历的也差不多(除了用英语怼人这段)。

香港给我的感觉,很像是一个南方城市。物价挺高,东西做得还算好吃。当时我们住在荃湾,市民一般都讲粤语,市井中很少能听到英文。有那么一刹那,我会恍惚地觉得是在上海:湿润的空气,满街的本地话,到处的高楼林立,一铲子的黄皮肤黑头发。有趣的是,可能是北方人的心里作祟吧,香港人和上海人似乎都对讲普通话的人不那么亲近。这也许是因为这两座城都比较有钱,所以多少有些排外情绪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座繁华大都会于对我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其他南方城市差不多,而且去了一次还真不想再不想去第二次。而且经过这次事件,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了心里阴影,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把香港当作出行地。太不安全!总觉得走在街上,不知打哪就会窜出若干黑衣人。等一切平复,黑的白的双方再看彼此的心态也会别扭好一阵子吧。

《香港,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读后感1500字.jpg

夏老师文章写得好,他见多识广,逻辑、思想也较为开阔。我读一读总是能开拓思路。但是这次文章后的评论着实让我一惊,居然有人公开开骂的。说人家不配干这,不配说那,表扬一下民主思想就是不爱国。我看罢立马反思了一下,是不是自己文化浅见识少,人家讲啥我都Yes捏。反省了半天,好像不管从文化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不能接受这些个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应该挨骂的行为。由此我就想到英语学习这件事情,我能接受夏老师的观点,不是因为我向他一样的博学,或者说关心政事。我跟他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我们都是英语学习者,有着相近的学习经历,形成了些许共同的思维逻辑。

其实大学选什么专业,在选的时候,仅有少部分人真的是从了当时的心愿。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分数或者其他方面的限制,会选到其他自己原本不怎么感冒的专业。我混混沌沌的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语法和写作真的是不敢恭维,唯独口语着实在工作中得以应用。大学的时候,每周学校都会播放外语大片,睡前也总是伴着听不太懂的BBC入睡。安先生也说,恋爱那会儿就搞不清楚为啥我就爱吃个西餐。真的不否认,工作中只要遇到讲英文的外国老板,我干活就特别来劲。走路上老板要是给我来个电话,我就像90年代有个大哥大的土豪那样,声音大大滴,恨不得周围人都知道,老娘会讲英文的干活!

不可否认的英语专业不知不觉已深入骨髓。我追了十多年的《实习医生格蕾》,其实剧情早就和我当时感兴趣的调调相差甚远,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格蕾老早都不实习了,现在都普外老大了好么。其实追美剧就是一种习惯,就好像疲惫之余,可以一个人钻进去不理世事的一个小洞。以上各种怪癖,都是因为英语专业。而因为专业学习的需要,我接触到的人和事慢慢养成了我海纳百川的包容力,所以我能理解夏老师的观点。其他不能接受的人,不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不同的生活轨迹所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也能理解。但键盘侠,整天不论青红皂白,在网间跟着瞎起哄骂人的真真不可取。

开拓眼界,站在更高层次的理解问题,需要有更加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年一代,青年一代,少年一代,都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