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稻盛和夫先生十年有余,但愧于俗事繁忙,纳学不专,故未能对稻盛君的思维哲学及操作体系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当然也就更无从谈起践行与应用。逢祖国七十华诞之机,承冥冥注定之缘,吾受友人之循循善诱,加入南宁盛和塾,在金秋十月与新塾生群的塾友开始学习的第一站——《活法》的系统学习。
通过月余的学习,愧疚之感日剧增加:一愧,作为一个比稻盛君拥有更多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却未能做到认真严谨地面对每天的时间、工作与人生。二愧,为世俗金钱所蒙蔽,逐渐遗失初心,失去维度与高远。三愧,灵魂日趋平凡,心性已现浮躁,生活与工作的幸福感日趋下降,人生之路云雾迷茫。四愧,在乎所得,不计所失。未能给予周遭之事、物、人以更多帮助与意义,沉沦于业绩增长、胜败之果等短期利害。五愧,人生磨砺带来圆融变通,经验提升,然失去深度思考及沉淀,遗忘赖以精进之原则,渐感灵魂空虚,信仰缺失。
“五愧在前”,尚不能泰然,故不敢妄论领悟,仅可言理解。吾怀忐忑愧疚之心,纵拙笔写下几点对《活法》提炼性的理解,望师长、前辈、塾友予以修正,指点。
1、序言部分(精神指引,开篇设问)
该部分稻盛君在开篇完成了概念论的精神指引:提出成功的理由即为拥有单纯却有力的指针,就是正确的做人准则。此话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因为高中时代闲来无事,读后感www.simayi.net借看同桌安妮宝贝之小说,曾被一句话吸引并沿用多年:单纯而有力的梦想才可以走得更远!稻盛君提到:作为人,应区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吾感他想表达并非狭义的对错,因为有时对错没有标准,而善恶是非却有原则与立场,所以他的对错应该说的是不违背伦理道德,自然规律和生而为人的基本原则。方向已明,框架已清,这就是序言应该给予读者的指引。
2、第一章实现理想(驾驭宏观,提出结构)
稻盛君在序言中提到的指针即是他的人生哲学。哲学之所以被称之为哲学就是拥有逻辑与体系,吾从个人角度梳理了该章节表达的理论逻辑体系:
(1)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180度转弯(脑)
稻盛君首先提到思维决定成败的根源要点,然后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推导为两个可视化公式:
①人格=性格+哲学
②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第一公式的结论为先天性格可以在哲学加持下变为更高尚的人格,性格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许是固定量,但是哲学是我们可以操控的可变量,继而说明人的人格可由人自行影响及控制。第二个公式说明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最终要取决的就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任何人都为正数,也就是说前两者即便分数不高,也不至让结果沦为负值,可是思维方式则可为负数,所以结果控制的基础关键就在思维方式。
(2)心态决定命运(心)
心态泛指人类面对人、事、物的心理活动状态,该活动状态可能影响人类的判断和计划制定,进而影响结果与人生,心态的能量来源于思维方式,稳定来源于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加持。思高则豁达,见深则稳定。
(3)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能可能到手(意)
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但我们又为什么会思考呢?因为有到达某种目标的意愿。愿望的种子是强大的,是一切伟大行动开始的基本要素,因为它催生出了力量,催生出了打破规则的魄力,当然三要素中的热情也是由它迸发。
(4)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境)
通过将目标及实现过程在脑中意境化变为现实,有助于强化目标清晰程度以及改善实现过程的逻辑性,从而在能量和操作上更好的推动目标实现。
(5)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持续努力(技)
对于细节的把握,有目的性的学习及谨慎,保障了目标的实现,并且保证了过程中的深入和踏实。细节决定成败,过程成就结果。
脑——心——意——境——技,实现理想的梦幻五重奏。
3、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总结规律,提出模式)
(1)仅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重在落实。大多数人明白道理,清楚边界为何却又没有践行并且陷入深渊?实践及落实是通往结果的唯一通道,坚持准则,永不践踏才是不入邪道的真正保证。
(2)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实践学习)
体验重于知识,“知”无法代替“会”。盲目迷信原理的学习以及思维的提升而不去切身的工作中实践,将无法真正领悟法则与自然的真谛。
(3)“喜欢”燃起热情(创造循环)
可燃、自燃、不燃的根本差异还是在于物质本身的属性,人也亦然。形成良好的工作情绪循环才可保证自信的建立,以及长期性能量的存续。
(4)摒弃私利,复杂问题简单化(大道求同)
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利害的零和游戏怪圈,才能更真实看待事物和人,作出最为正确的判断,并与更多人一道建立共同的愿景,为保障实现目标创造更好的条件。
知行合——实践学习——创造循环——大道求同,操作规律的四技法。
4、第三章以利他之心度人(道德取向,保障前行)
(1)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心之取向,决定族群之氛围。虽不能一定使他人利他,但可使己为榜样。利他精神的传播,利于小组织的心态、氛围改善,更利于大团体的未来发展。
(2)托钵化缘邂逅人心之美
用利他之心获得内心满足,获取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这种满足高于经济效益带来的满足,并足以支持我们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
(3)利他是经商的起点和终点
商业本就是双向满足的形态关系,利他并不是吃亏或者让利,而是更好的达到这种平衡,并帮助商业进程按照符合规律及伦理的方向发展,避免罪恶和危害的发生。
(4)日本的富国有德和人格教育
德行是人的健康成长之本,也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之基,道德的沦丧将使所有的努力用扭曲的方式展现。做事先做人,学艺先学德的道理也与之一致。
5、第四章磨练灵魂、提升心智(心智提升,持续发展)
(1)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领导的最重要作用就是表率和总控,无论哪种作用都需要道德作为支撑。如果有才无德,便会为未来埋下可怕的失败之种,使得整个组织背负无法估量的灾难性结果。
(2)磨练心智的“六项精进”
付出多于别人、保持谦虚状态、坚持每日反省、感谢过往周遭、尽力积善利他、抛却感性烦恼。
6、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因势利导、尊重自然)
(1)因果法则
种因得果,故为了完成理想应该重在落实,保持思维、热情、心态等方向的正确,不相信任何不劳而获。同时敬畏自然法则及规律,不在任何时候违背道德及伦理,将自律作为提升修为的终极法宝。
(2)灾难与消业
灾难的形成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控制永远大于处置。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行为都没有过失,但起码可以尽可能做到用提升心性的办法,尽可能加以避免。作者:罗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