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与土地》有感1000字

翻开《人与土地》,我看到了黑白的照片与稀疏的文字相衬,牛皮纸的封面与墨水的气味氤氲在空气中。这本书泥土般纯净、浓郁的气息给了我第一印象。作者阮义忠的黑白照片却令读者陷入沉思的记忆在书香淡淡中铺开。

正如阮义忠所言:“人类在土地上重复着‘生、老、病、死’的轮回,积累着‘贪、嗔、痴、慢、疑’的业力,却一同注视着颠倒的人生,毫无所觉。我攫住了一个永恒的刹那。”当我扫过四个单元主题后,便发现人的一生正是如此啊:在岁月变迁时,我们选择“成长”;在长大工作时,为了自我努力,努力“劳动”;在意识到老去时,找到了一个寄托,谓“信仰”;再到老一些,搬张椅子与其他老头唠嗑时,承认时光已不多,其曰“归宿”。

默守童心,仍是稚子

不可思议的是,我在看“成长”一单元时,想到了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与白居易《池上》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当23幅各式图片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时,不难寻觅到作者的叙述中他所拥有的童年。孩子的眼神、表情,为孩子令人神伤的故事作了解释——尤其是黑白图片中,孩子的眼神更为清晰分明。无尽的童年,在一双小小的瞳孔中不断放大、呈现,我能体会那些乡土孩子们的心情。

《人与土地》书籍.jpg

在《恒春放牛的祖孙》中,男孩的眼神、神态中,却是告别,“但这孩子怏怏不乐的容颜,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当年的我”。何谓成长,接受出身,包容命运,像后面照片的孩子一样,学会自然而然地苦中作乐,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童年。让自己能够成为永远的“稚子”,如此才是真正成长。

甘于平静,我即是我

见到人,就见到土地。在劳动中,我们成为了多数人中的一员,这般普通微小,大多是劳作的人们、水田、劳具。经常说:不甘平凡,实现自我。可是渺渺人海,又有多少人真的闪耀?在土地中戴斗笠弯腰工作的人们震撼到了我,每个人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但他们随时露出笑容,满足在一方天地中。

《水埯的鹦鹉鱼》里的农妇说:“拍鱼就好了,不要拍我!”这句朴实的话,但同时令人敬重。他捧起那只硕大的鱼,偏偏忽视了自己,如此甘于平静。劳动会令人忘我,农民劳动为的是成果,人们赖以生存的成果,并非为了追求“独一无二”。这种普通无奇的愿望,恰好达到了“真我”的境界。

在方形的黑白照片中,一带乡人,一片乡土,漫漫的人生长路,就像《人与土地》的最后一张照片,阮义忠走在童年时的路中,我们也总要重走一次曾经的路。文/金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