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与土地》有感800字

在许多年以前,天空是蔚蓝的,稻草是金黄的,人们是无私的。本书记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是部纪实性作品,作者将深厚的文笔与真实的感情融会成《人与土地》。

在阅读时,你不免看见当代生活所察觉不到的事情,因为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在与时间博弈,在顺应时代节奏,此时人们就会忽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可贵的东西——美。书中运用大量优美的词句来描述环境,又或者是利用对比抒发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写多纳的一间小屋时,虽然房内漆黑一片,但是兄弟俩眼中焕发出的光芒点亮了小屋。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许多手法虽已过时老套,可却写出了家乡的纯粹与真实。

作者在描写劳动者时的语言也非常符合劳动者的特点——朴素。那位捧着鱼的妇人用鱼挡住自己的脸,只露斗笠一角。作者抓住这个细节无限放大,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对细节的敏感与高度把握。人们擅长直接抒情,劳动人民也看得懂直接抒情,可那太过直白,一见到劳动人民就浮现出那几个千篇一律的词,不及用大鱼挡住脸那般含蓄而意蕴深长。

《人与土地》书籍.jpg

向人类文明再进一步就是居民,以前邻里邻外在村门口“放肆”地吆喝一声别人都会答应,就是淳朴。《孟子三章》中,孟子眼中的理想社会,门户都不上门闩,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现在各户人家都把家裹得严严实实的,恨不得加十扇防盗门,是这社会脱去信任。就像现在伊朗与美国的战事不断,尽管伊朗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可他们不畏惧,只因为伊朗人民人心齐,众志成城。

归宿这个词听得很陌生,在作者眼里自然是人类的归宿,每人不例外都是从自然出又回,无论你是亿万富翁还是乞讨为生,都有同一个归宿。书中的女人在阐述自己母亲时情不自禁地落了泪,面临生离死别,人们都是悲伤的,可她眼看母亲的离别却无能为力,才是最无可奈何的。

信仰,仿佛一听就感到熠熠生辉。都说人活着是因为有个信仰,而信仰是什么呢?人们又无从得知。这个问题值得交付给人们自身。我认为信仰不过是一种给予你希望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人与土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言两语是道不尽的,这是记录过去的片段,但与现在的我们相比,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文/杨智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