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读后感1000字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复旦大学文批史教研室为主(黄霖主编,羊列荣、邬国平、陈维昭、罗书华、周兴陆参编),同时还包括李春青(师从童庆炳)、李建中(师从杨明照、钱仲联)、刘绍瑾(师从王文生、饶芃子)、张晶(师从张松如、顾易生)、袁济喜(师从蔡钟翔)、党圣元(师从敏泽)六位其他高教文批史领域的顶尖学者,阵容可谓奢华(但有些作者所撰章节过于平庸,下文再谈)。

全书共五章二十四节(每位作者承担两节),大体以朝代为序,第一章先秦两汉,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第三章唐宋,第四章元明清、第五章近代。前三章几乎只是诗歌理论,词、文章、小说、戏曲等分体文学批评则集中于第四章介绍。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书籍.jpg

以下简单列举几条我认为书中比较精彩的内容:

李建中对六朝文论特点的总结,比如从先秦两汉的言志转向了本时期的缘情,注重创作主体的才性之辨,文体理论的兴起,注重绮靡、声律之美,确实是抓住了重点,并且有一些很精彩的表述。(只是作者其中一句话我不能同意,作者在第二章开篇写道:“中国文学史的黄金时代在唐宋,而文学理论批评史则在南北朝即形成高潮。”我的看法是,南北朝虽然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等著作,但这些只是对此前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以及很好地展现了南北朝其时的文学思想状态,但是理论深度远不及赵宋以后。比如《文心雕龙》中强调“物感”,不及后代“兴象”、“意境”等范畴的深刻和丰富。朱东润先生撰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时曾说:“文体繁杂,溯自宋元,评论诠释,后来滋盛。”这个表述才符合中国文论发展的实际。)

罗书华讲方苞的“义法说”和阮元的“文言说”,能够注重“史”的贯串,而不是干巴巴罗列概念。讲小说批评(雅俗观、虚实观、人物形象论、叙述艺术论)不局限于小说,而是能关注整个中国叙事文学。罗老师所撰两节可谓段段精彩。

另外,羊列荣讲“原道宗经”既能正本清源又能兼顾汉魏以后的沿革,邬国平讲词学批评言简意赅,周兴陆讲传统文论的近代变革极具卓识而能破除积误之旧说,均是全书菁华。陈维昭讲戏曲批评,黄霖讲近代文论,虽不如以上精彩,但也可谓四平八稳,作为一本文批史入门教材来说,二位老师的内容是合格的。而其余没有提到名字的几位作者,所撰章节则过于平庸。特别是第三章唐宋诗歌,无甚可取之处,且漏掉了许多该讲的内容。

当然,这里存在的一个难处是:只用40万字的体量描绘整个中国文论史,大题目虽面面俱到,具体到某些章节某些问题,总还是没办法讲通、讲透、讲全,若以此文论史来理解文学史,就存在许多缺环。毕竟文论史是文学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和导航。作者:沈一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