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000字

成人后重读小豆豆,发现的残酷与美好!

这几天重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看完之后大吃一惊,主要是感觉这和我记忆里的书太不一样了……

比如,我记忆最深的是巴学园的教学方式,羡慕小豆豆她们可以用电车作教室,去佛寺散步、去温泉旅行、露营、无拘无束的学习,对那些奇怪的名词比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记忆也很深刻。

而这次重读我才发现,小豆豆读小学时正是昭和年间,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伊始,书里那些有关战争的痕迹,被歧视的朝鲜人,被敌视因此不得不转学来的美国初中生、去军营慰问伤员的活动、以及身披太阳旗的邻居家大哥哥……全都被小学三年级的我过滤掉了。

《窗边的小豆豆》书籍.jpg

有很多关于战争的内容都好伤感,比如随着战争爆发很多食物都开始靠配给供应,小朋友们越来越难凑齐“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比如小豆豆上学回家的奶糖机器里再也调不出奶糖;比如小豆豆的爸爸作为乐团首席小提琴家,为了艺术理想不肯去军营演奏,哭着对小豆豆说“对不起”。

最让人伤感的是描写朝鲜人杂院里住着的男孩子,他的妈妈总是大声地叫他的名字“正男——”,而他总是头发乱糟糟的,孤独地走来走去。有一天他碰到了小豆豆,双手叉腰,读后感www.simayi.net威风凛凛地叫小豆豆“朝鲜人”。小豆豆的妈妈听到这件事后就哭了,告诉小豆豆,这是因为他是总被歧视、被以朝鲜人的身份辱骂,才会觉得这是句脏话。这种有关民族矛盾的伤痛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包裹在孩子的故事里,让人更觉得痛心。

而更是在这种环境下,巴学园才显得像是童话世界。孩子们演戏、随着音乐舞动、在礼堂涂涂画画,平等友爱地相处,和战争隔绝起来。记得我小时候看结尾的那场有关巴学园的大火,难过了很久,我一直以为那是一场意外的火灾,这次重读才明白原来是美国的飞机轰炸。想到小林先生在熊熊燃烧的火焰旁说的那一句“下一次,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呢?”,再看到结尾里说战后,小林先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起来……真的是太残酷了。

(p.s我意外的发现小豆豆和朋友们的家境真的很好啊。同学里税所的叔公是东乡元帅;大荣君的家战前在东京有园林;还有同学的父亲在海边有别墅,可以睡下整个学校的人(虽然只有50个人)最大的赢家还是小豆子,不仅跟着小林先生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爸爸还是东京最大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去滑雪村度假的时候被著名滑雪家舒奈尔德抱着滑过雪,跟随石井漠学过跳舞……)虽说巴学园也有乡下来的孩子,但果然这种私立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在家境普通的人中推广展开吧。

看到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气质莫名很像另一本我喜欢的儿童读物——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处于相近的时代,被时代洪流冲刷而不自知的孩童,用快乐、无忧无虑的视角观察芸芸众生,又因为某些残酷的内核带着淡淡的感伤。看到黑柳彻子在后记里写,虽然小林先生后来非常出名,但在巴学园创立期间,校长却是非常低调的,避免学校受媒体的关注和争议,所以如果没有这本书,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小学,可能只是校长和不到百名学生的共同回忆,也不会出现在公共视野了,《窗边的小豆豆》能被写出来真是太好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