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与高塔》读后感2000字

按照作者的论述,人类历史长河可大致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非线性向前发展,而是阶段性的博弈或合作,总有一方处于某一时期的优势阶段,长期共存),即是等级结构主宰的时期和网络时代,前者人类生活的时间更长,后者因技术的出现而产生,并且更具活力(如印刷技术所引起的巨大变革、现在网络技术对人类生活和权力等级的重构等)。在自然界、人类的进化史中中,网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在网络中发展,在这个时代我们要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应该要在历史长河中获得经验。基于历史的类比,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不断有网络瓦解无法自我改革的等级制度;同时,当网络自身陷入无政府状态时,等级制度也有可能恢复运行。但是,不应该用二分法来看待等级制度和网络。网络也是分等级的,如有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等级內包含网络,同时自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网络。

将社会网络作为一个研究的视角,并认为印刷术的产生和以硅谷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引发了两个较为明显的“网络化时代”,而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等级制度占领高的时代。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以等级制度(皇权高于一切)为统治抓手,网络化结构组织(或者说以宗教为特色的太平天国运动)亦造成了对等级秩序的严重打击。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等级秩序不存在网络,等级秩序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始终向下添加节点,绝不横向添加节点。

《广场与高塔》书籍.jpg

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以来,中国以及诸多借助互联网红利取得了发展。但伴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集中于技术寡头,同时政治权力中心对互联网的控制与收编(但这过程中同时存在抵抗,同时抵抗的力量不容小觑),未来社会将如何发展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网络的本质一样,它不可预知、多点分散、去中心化、扁平式分布,以等级秩序的运行思维来预知或控制网络的发展终究可能是无效的。权力越是分散、中心节点越是多元,会越有利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未来的发展取向,取决于政治意向与技术寡头。

但我更期冀各种“节点圈子”对网络发展的反馈过程更有效果,期待一个更透明和有助于民主的网路,而这,需要更多的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群体对时代发展的不断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等级制度并非牢不可破。只要添加节点,便可制约和组织极权(权力中心)的形成,使其感到慌张。因此,具有独立意识、独立精神的非权力等级范围内的独立团体十分重要,可以对权力中心形成制衡。

主流史学更多关注等级制度的书写,而阴谋论者试图夸大网络的作用。作者提出新叙事史学,网络在某些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亦逐渐形成某种等级结构,我们对网络的看待不可盲目乐观。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分布式网络(去中心化)具备较之以往更加安全的网络体系,但最终发展仍需继续观察,且各界力量应不断提供智慧。制衡下的发展,或许才更长久。

我们需要注意到,我国现在在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伴随5G技术的优先发展趋势,在未能赶上工业革命的情况下,我们牢牢抓住了信息时代的主动权,读后感www.simayi.net但尤其要注意“技术向善”。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也就是“牵连的时代”),技术必然将一切相联通(全球网络革命的时代)。强连接在网络中仍是至关重要的,而弱连接扩大了网络的影响范围。那么,信息网络安全尤为重要,从个体层面到国家层面都尤其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关键节点的安全问题。可以一说,网络安全问题就是个人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

网络中蕴含政治等级。因为人们处于网络之中,那么商业网络巨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网络与政治等级之间应存在合作与制衡,而不仅仅是一味排斥或以为妥协。因为身处于等级与网络并存的世界,没有任何角色可以独立、永恒的存在下去。真正做到“权力分离与制衡”“铸造更加民主的社会格局”,是一条艰难之路,也是一条探索之路。网络化的趋势不可避免,等级化的秩序在未来会更加明显还是变弱,现在无法保证。高塔与广场,一直并存发展。历史只不过是在两者博弈之间无可避免的向前推进,只不过在发展的每一个时刻(或者说每一段时刻),总有一个居上,总有一个居下。在博弈、制衡、共谋之间,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

作者对国外相关发展情况的概述,鉴于对历史缺乏明确的了解,对区域的发展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本书中间部分阅读比较吃力。泛读下来,自以为中间的大部分概述是对作者观点的进行实际案例的论述。总体而言,案例中,对中国部分和近代部分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所以书的前、后两部分对理解作者论述主旨有比较重要的引导力和启发力,中间部分比较晦涩。

阅读比较匆忙,一览之后的浅薄论述。作者:郭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