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读后感1500字

电影里树木希林奶奶饰演的母亲淑子打动了很多人,但给自己内心一击必杀的却是“一直不在却又无处不在”的良多父亲。那个未充分履行父亲责任、被良多复制潦倒人生、训斥良多写小说不务正业、却又在良多出版首本小说之后引以自豪到处“推介”的父亲。我看到了一个复杂而又饱满、在是枝裕和笔下很多角色里都能看到的形象:内心软弱稚嫩、却又未失初善。

父亲这个角色时常给人无言、深沉的印象,我父亲亦是如此。父亲有很多优点:善良、本分、孝顺、简单、勤劳、自律,也有一些缺点:胆小、固执、小气、冷漠。虽然对我妈而言可能不够完美(很喜欢冷战冷暴力),但对我而言无论如何在其最大能力范围内给予了我成长所需、无法挑剔太多。

自己在人生遇阻、自省反思时,时常能在自己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我既继承了父亲本分勤劳的优点,也完美继承了胆小、固执、小气、冷漠这些缺点,充分验证了“有样学样”。我很好奇我自己的小孩日后会怎么“有样学样”,所以并没有在自己人生十分困沌的时候担当起父亲这个角色、而现在还有一点基础和余地去准备承担起父亲的角色、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更多追悔莫及的可能,这或许是一份莫大的幸运。

《比海更深》书籍.jpg

小时候挨了不少板子,有一回父亲把教训我的竹棍都给打散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自然为自己简单粗暴的性格埋下了种子。而现在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因为什么挨板子,但以我对他们的理解,父母的三观还是比较正的、不会将自身不愉快随便发泄到我身上,所以我挨板子肯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也许是小事但我固执己见,也许是大事被及时纠正。可我最过意不去的是在小学六年级时因为我成绩下降、父亲强行送走了宠物猫,虽然我没有照顾好小猫,但我爸趁我不在私自行动、不顾我哭得死去活来也不心软的行为,着实痛伤了我幼小的心灵(也许因此记恨了很久,但现在已经很淡了)。

自己从小生活在三线建设的山沟国企里,厂里效益时好时坏(虽然现在看来能够一直生存下来简直就是奇迹,同批同类的好多兵工厂早就灰飞烟灭)。读后感www.simayi.net父亲偶尔会絮絮叨叨一些负面情绪,什么当官的贪污腐败啊、什么效益不好要下岗啊、什么好好读书以后不要当工人受苦啊等等。总之就是说话不多,却传达一些负能量、充满了无力感。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些瞧不起父亲,“既然不满意为什么不改变”。当时这么想显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父亲生于斯长于斯,一切都围着这里展开,想要连根拔起从头再来,对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太现实。现在看来工作、生活上产生的情绪总要有出口,他没有寄托于赌博贪杯、也没有花边逸事,已很正常本分。

父亲一直很孝顺,在爷爷突然去世、奶奶一蹶不振的那几年里,比其他所有姊妹更具孝心(以我的视角)。父亲在五个姊妹里说话最少、做事最多,从没刻意去比较付出多少、而是凭自己的良心去尽孝,哪怕有时不公也主动承担、不太计较,这一点我很认可。

年岁长大、脾气渐长,我当时犟起来的固执程度令现在的我都有些目不忍视,但父亲从某个时刻开始就不再体罚我,从这时起我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父亲有种退退居后台之感,相处模式也从那一刻起延续到现在。

现在我和父亲不会主动单独聊天,基本上“有事说事”,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也主要是和母亲闲聊。但随着感知能力的增强,自己越来越感受到于无声处那份既简单又深沉的父爱。这份很东方的内敛的父子关系,虽不波澜壮阔,却朴实无华、真诚真挚。

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名怎样的父亲,但是枝裕和笔下很多稚嫩的二代人父在“人生破题”之后,最终达成了父子原谅、切断了不幸传承的链条,这是一种人性的进步和升华。生而为人、后而为父,不断理解、不断成长是为人为父应有之义。父母既可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可能是孩子最坏的老师。而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既勉励又要求着自己必须成为更好的自己,尽可能不把地雷埋在孩子的童年、留到未来去解决或者永远无法解决。

珍惜当下,行以致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