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药师》读后感1000字!
猎药师们的奋斗!
这是一本优秀的科普书籍。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各个章节之间逻辑清晰,经典案例加上作者的现身说法和科学原理的阐述,使得各个章节都变得非常有趣。
作者开篇即提到药物研发的不确定性。指出“尽管我们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了解在不断加深,却依然无法准确预知某一种给定的化合物与某一人体分子之间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反应”。随后,又提到了药物研发成本效益的不可预计。“在95%的情况下,病人去看医生并不能得到什么帮助。大部分情况下,要么病人的身体并不需要医生的干预,就自行痊愈了,要么疾病已经发展到无药可医的地步,医生也无计可施”。他认为,“只有在5%的情况下,医生的治疗才会起决定性作用。5%的概率看上去很低,但比医药研发者研发药物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
研发人员上报的医药研发项目只有5%能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在这些被批准的项目中,只有2%能研发出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药物。药物研发的挑战如此之大,以至于引发了医药领域的一场危机。每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药物平均要花费15亿美元和14年时间”。面对复杂的人体生理结构和规律,浩瀚无垠的化学世界,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药物的研发工作和几千年前穴居人寻找药物的难度相比并无二致。作者更是借博尔赫斯“巴别塔图书馆“的概念,形容这项艰难的任务。
随后几个章节作者将药物研发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即植物时代,通过植物学家的探索获得药物;工业时代,通过工业化实现对已有药物的标准化生产;合成时代,受到染料染色的启发,定位药物作用的病原体;泥土时代,在土壤中寻找各类抗生素;基因药物时代,读后感www.simayi.net通过重组动物和细菌的基因,生产需要的蛋白质等药物。每部分中,作者都讲述了那个时代关于药物研发的故事,所有的成功似乎都是“金钱、耐心、创造力,以及最重要的一项,运气“的共同结果。
最后几章关于流行病学药物,避孕药以及精神疾病药物的研发,更多是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世界上第一种完全经由人类设计的药物事实上是一种深蓝色的染料。药物史上第一次关于药物疗效的科学实验完全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
维生素C从治疗用于治疗坏血病到证实其原理花费了200多年时间。许多药物的发现并不是化学家的功劳,而是牙医、外科医生、兽医、植物学家。某个时代药物的发现者都因无法证明药物的作用原理而备受非议,不得不面对理论推演和技术验证之间的鸿沟。未知的世界依然如此广阔。全书的最后,作者将药物研发比作了电影创作。“迄今为止依然没有科学法则、工程原理或数学公式能够指导药物研发人员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尽管有很多理论让药物研发过程变得更为高效,比如受体学说、理性设计、重组基因、药物代谢动力学、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高通量筛选等,这些理论就如同IMAX放映机、环绕声音响,更优质的图像,但并没有为研发新药提供蓝图”。
与我而言,被拜耳“除名”提取阿司匹林的犹太人艾兴格林,研究燃料的埃尔利希发明合成药物洒尔佛散,吉尔曼和古德曼撰写《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詹姆斯林德发现维生素C,塞麦尔维斯的卫生理论以及面对社会和法律的阻碍,改变了社会关系的避孕药的发现等等,这些对未知发起挑战的“猎药师”的故事才是本书的精髓。这些能够认识到现有理论和技术局限的科学家是孤独的,更是伟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猎药师们之所以能够发现扭转生命轨迹的药物,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人类对抗命运所铸就的最坚韧的品质。作者: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