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读后感800字!
典型外交官配偶的职业归宿——厨房!
一般介绍庄祖宜的时候,都会先说:她本来是学人类学的,兴致所致扑到了厨艺上。“兴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如果生而为厨师,未免平淡。放弃学术生涯,转而做大多数人认为的“蓝领工作”。这样才有吸引力和噱头。
遗憾的是,这真的只是一个噱头。本书确切标题该是《剑桥厨艺学校求学记》,因为实质内容为:菜谱、上课全记录。偶有人类学的内容,也多半是某篇论文、观点的摘要和概括。在引用人类学理论和亲身经历时,作者缺少衔接。索性用’我想说的是”作生硬转换。(具体见《Fusion何去何从》)。
了解外交官配偶生活状况的话,就一定会知道:他们没有固定城市、居所,很难维持一份需要在固定地点上班的工作。最后,家庭必定是主要活动场所。受过高等教育,最终却回到家庭、没有工作。这听上去令人遗憾。嘿,你学的东西用哪里去了。
在2018年的《天下》杂志采访中,庄说
“我現在在外面沒有舞台,唯一的舞台是我家裡的三個男人......我的職責是要把他們願意吃的食物,擺上桌......他們的反應對我的廚藝成長,是很嚴重的打擊!”
庄爱好社交,且懂得在社交活动中身份、职业的作用。(具体见序言描述)所以,庄由此书开始的自我介绍、新的身份定义完美回应了外交官配偶带来的困境、走出一条适合外交官配偶之路——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学术/日常、受高等教育/以家务为主业、变化(地点)/不变(果腹需求)、对外社交身份/对内实际劳作,这些都在“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的新定义下得到了解答。
本书获得了梁文道的推荐,他说看了此书,才知道“庄祖宜提到的好几家餐厅,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取价不菲,但水平又不至于惊天动地的所在。不过在看完她的书之后,我总算学到了怜惜,怜惜可贵的食物,更怜惜那些耗了无数光阴在上头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来,一顿千元一客的晚饭地区不贵。”这实在有点勉强。这无异于通过他人的阐释和介绍才懂得了欣赏一幅画,而后感慨:确实不错。他拒绝直接信任自己身体的感知和结论,倾向借助“专家”的“阐释”得到“专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