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读后感800字!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抛开内容来说,语言过于繁复了,再加上加缪在描写的时候非常细腻总能抓住一般人抓不住的微小感觉,所以读的很慢,也很难记住,这本书从二月中旬也就是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候开始读,到疫情逐渐平稳的今天才读完,想想也是挺戏剧化。
小说的结构很整齐,从里厄大夫看到第一只死鼠而开始,以他在平台上观望庆祝疫情被控制的烟花而结束,描绘了在鼠疫疫情封城下的众生相,隐喻和解构了人性,政治和宗教,可以说是“大开大合”。书中的主要人物有里厄大夫(自认为是疾病的反抗者),塔鲁(同理心强的社会活动家),帕纳卢神父(基督徒),科塔尔(因为鼠疫而获利的逃犯),朗贝尔(被迫与爱人隔绝的记者)还有格朗(懦弱胆怯的文员,在疫情期间做出了自我牺牲的普通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有着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因为疫情而聚集在一起。文中有很多剖析他们内心的桥段,粗浅的我觉得很存在主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帕纳卢神父的死。
帕纳卢神父和里厄大夫在目睹了一个无辜的儿童死于鼠疫之后,两个人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反应。里厄的表现是愤怒,他说:“我无法爱上这个会害死无辜孩子的世界”;帕纳卢神父则说要接受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甚至还发表了一篇布道,告诉人们要积极的听天由命,论证神父不能看医生。就像塔鲁说的那样,一个看到无辜的人被打瞎的神父,要么完全抛弃自己对仁慈的上帝的信仰,要么全盘接受,甚至也允许自己变瞎。帕纳卢选择了后者,所以他在上帝的安排下死于鼠疫。我觉得帕纳卢的死亡就像一个隐喻强权政治下听话韭菜命运的行为艺术,真实。
真实,我觉得是我对这本书的感觉了吧,就像加缪对英雄的定义,疫情初期政府的做法,塔鲁的经历和感悟,让我读的时候一直在对号入座。这本上世纪的书,到现在依然能让人感到共鸣,真是应了最后一章里面那个老头说的,人永远不会改变。
“他们是永远不会变的”,在灾难的背景下,这句话看起来有些无奈的凄凉,但这也是人的可爱之处,也是这本书存于市并且拥有其意义的原因,想到这儿,我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