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读后感1500字!
作者:栀节
以江南地区发源,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下至民众上至天子无一不惊惶,一场大清剿开始于恐慌,终结于数冤案之上。结果是为正天威,无数替罪羊。
社会背景:
(大环境:人口增长、竞争*导致个人生存空间被挤压,人口流动*、向下阶序化发展普遍—流动人口,多为乞丐、僧道人员;陌生人口的纷至沓来导致群众的不安情绪积累;民间灵肉二元信仰、迷信传统;受困扰社会:阶级固化下的民众难以觅见光明,日益僵化的官僚机制难以提供民众以安全感—民众诉诸非常手段的倾向;人性中的恶致使有人制造、借助群众恐慌达成私利
*生产率提高、新粮食品种引进、土地开辟、盛世和平等因素导致人口激增。而货币发展,税制改革等促使商业因子膨胀,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商业化加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出现粮食危机,粮食价格迅速膨胀上升。而这一时期,白银从境外大量流入,暂缓中国的这次危机—商品价格都见增长。但这种赖于外来白银来不断为清朝经济续血的方式是极不稳固的。在后来,晚清时随着白银逆转性输出这种靠外来银钱买单的方式终结,社会也走向崩溃。(外来白银使商品价格提高从而缓解粮食价高带来的影响,但这并不能改变最下层贫困人民或边缘化人民的处境,反而使他们的处境恶化。
*此时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环境:统治者需与儒家文化完美共处,又要体现满清权威,既要突显种族优势又要避免重构一种外来者的意象;满清入主中原统治基本稳固,但种族隔阂依然存在,剃发令、辫子涉及政治敏感;满清贵族日益汉化,腐朽化;官僚制度日益江南化,汉化,常规化。
叫魂作为一个社会事件,与社会不同构成的群体间产生不同的反应:
普通民众,对于叫魂大多是迷信的,主要关注于叫魂对于个人的威胁,同时也不乏有人利用叫魂来“以怨报怨”(有直接使用妖术的,也有栽赃别人的)—狭小生存空间下权力的幻觉
官僚,对于诸如叫魂一类民间迷信大多是不信,甚至于嘲讽。但不会直接与民意对抗,在叫魂风波未爆发之前,消极应之;爆发之后,则积极清缴(多为给朝廷一个交代)
皇帝,在民间被看作是个人威胁的叫魂在弘历看来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方面是妖术与君权神授之间暧昧的关系,君主为了权力的名正言顺与神圣,不能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然而又要想办法保证这种神秘力量的垄断,同时妖术在民间引起恐慌极易被视作是天子德行有失或是朝代将亡的信号;另一方面是叫魂中剪发问题的政治敏感性。由于其敏感之所在,这个问题必须要处理,却又不能太过张扬。借助这次叫魂事件,弘历也得以对自己早已不满的常规化的官僚体制有所行动。
在处理叫魂事件过程中,也带出了统治者与整个官僚体系之间的对话与博弈。
历史上曾作用一段时间的独立的监察体系在这个朝代已失去效用。长官与考官身份一元化,这使得“考”的作用难以发挥。读后感www.simayi.net长官为了名声,难以对下属不留情面,为了明哲保身以人才谨小慎微为美德。这个渐趋僵化的帝国官僚体系难以得到有效的更新,缺少活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弘历只得将专制权力介入到制度中去(如亲面人才),而政治罪也是弘历大展拳脚一个极佳的平台。面对弘历的“发难”,官僚们也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或者说是无声而隐晦的抵制。例如转移视线,虚张声势,将非常事件转变为寻常的自己熟悉的行政事件(如加强人员管理力度)。
叫魂事件最后被证明为是虚惊一场。一次民间的微小的事件被无限放大,惊动朝廷,忙乱官僚,扰乱多方百姓,背后原因值得思考。然而闹剧落幕,总会有替罪羊来收场。官僚体系内部又是一番升降贬迁的风云,戏既开始,总要圆满。“位高”者的名利常常需要靠一些人的牺牲来维护,向来如此。案件中多年未惊动官府的地方邪教,莫名被遭揭发,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也是此理。
叫魂事件带出了1768上下时间段的社会多方情态,同时从中也可窥见盛世中的隐患。不论是经济上的疲软,还是社会中人的生活状态,抑或是这个快要生锈的官僚机器…暗流一直存在。征兆从来存在,只是在事发之前,常被认为是寻常的信息,向来如此,也没有什么好苛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