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月亮-《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作者:梨菇凉
主人公史特利克兰丢下稳定舒适的工作,甚至抛妻弃子,不顾一切地去了巴黎——为了画画,非画不可。这很荒谬。他已经结婚17年,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而且从来没有丝毫迹象表明他有天赋以及他有此爱好。但是他就像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不在乎岁月神偷,无所谓贫穷艰难。也像个人渣,对家庭毫不负责,对周遭漠不关心,不在乎世人微言。就这么开启了毫不确定、看起来没有未来可言的画画生涯……
一个不表露内心世界的人永远不着痕迹,让你无从猜起。他不好奇、不在乎、不关心环境,甚至于生死。怎么会?如何能?我不禁要问。书上说“如果特立独行只是自己同类人的惯常行为,那么要做到世人眼里的特立独行也并不困难”。所以是因为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可是难道特立独行就要抛妻弃子,对他人冷眼嘲讽,破坏一个对他很好的人的家庭而内心却毫无波澜吗?这是自私到极点的表现吧?所以是因为极度自私吗?还是说因为他是一个自私的特立独行的人?
读到最后我好像什么都说不上来了,从他出走巴黎,对家庭不闻不问开始我就隐隐讨厌他,想要对他的诸多行为进行责怪。但最后我反而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责怪他,或者我责怪他的是什么,我责怪的到底是什么?我有点钦佩他了。
谁不自私呢?就互相索取而言,我反而佩服他自私得纯粹。刚开始我无法赞同他对爱情的看法(“爱情只是人生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知道情欲。情欲是正常而健康的,而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获得快乐的工具,我可没有耐心像她们要求的那样,去跟她们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甚至想揍他一顿,跳起脚来和他探讨,当然我知道他会不以为然,漠然置之。但是话又说回来,谁都不能对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负责。爱情对于有的人而言确实是可有可无的,但爱情本身就是相互给予和彼此接受(索取),我以为这恰恰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悲剧发生的原因。有没有情是一回事儿,当不当做情是一回事儿,动没动情是一回事儿,爱与不爱又是另一回事儿。让一个不在乎爱情甚至情的人和另一个随便什么的人(有没有情,当不当情,动没动情,爱没爱上)组建家庭,这个家归根结底就是无爱情可言的,那么这又要扯到婚姻是否以爱情为前提,还是只是基于繁衍后代或者所谓的时候到了的一个惯常形式存在而已?但现实中很多这样的家庭就是这样无爱情的,大多数看起来甚至和谐美满,当然只是看起来,如果真正向自我凝视,向内凝视那又另当别论了。但是去凝视的人又有多少呢——反正岁月一直向前,不能回头,过就对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他其实从根本上承认了自己就是这样,对爱情,对友情都不动情或者不认为真正需要受“情”牵绊,那当然就别想从他身上奢求回报。他的确组建了家庭又抛弃了家庭,甚至伤害了另一个家庭。但其实自始至终他没有动过情,没有将其看做重要的事,所以施特洛夫妻子的死以及施特洛夫家庭的破裂既与他有关又与他无关。我瞬间没有讨厌和指责的立场了,因为我无法责怪动了情的人,也不能因此就责怪本身就不把情当回事儿的人。
那么,又如何看待他对自己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呢?我不禁又要问一个问题:就个体而言,就每一个个体而言,以下哪种情况更不对呢?是和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共度余生还是这样的情况被中途斩断?如果说后者是错的,那前者其实也是不可原谅的,后者只是将前者的延续中断了而已。说到底,二者的共同点即开始就是个错误。如果打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就此从一而终和错上加错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现实是什么?现实其实是将错就错,甚至习惯了前者的存在,并不将之视为错误,所以就会强烈的抨击后者,因为仿佛后者是斩断了所谓幸福的罪魁祸首,但这难道不就是世人给自己的心寻求庇护的外衣好遮住真正的面目和不幸吗?那么,其实是世人在自欺欺人吧!到头来,抹杀诸多可能性的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的爱情和婚姻。所以能责怪什么呢,能责怪哪一类呢?
那就抛开所谓的自私和不负责任吧,至少他确实是特立独行的。放弃所有这件事本身需要绝对的勇气,因为我们最难的不是在追求虚无中一点点丢失(或者说放弃),因为这时的放弃其实是抛弃,有了小房子就想要大房子,在追求大房子的过程中就放弃了小房子,这是最普遍不过的。但是,放弃现在所有拥有的,意味着一无所有,从头开始。史特利克兰放弃了所有,坚持走在自己孤助无援的道路上,即使贫穷和苦难常伴左右,他也满不在乎,毫无怨言,从不后悔,这仅仅是因为他就要追求心之所向,他全身心都用来追逐他心中的理想,他心中的美了,再也没有余地管别的什么,即便这过程和这个世俗的世界格格不入。到头来,谁也不可否认,他敢于放弃的勇气和拼尽全力的坚持是难能可贵的,哪怕与世界为敌。我开始钦佩他了。能跳出来的总是少数派,跳得如此彻底的更是寥寥无几。他寻找的是宇宙唯一的月亮,而他自己本身也是人间唯一的月亮。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恰好读了《相约星期二》——讲述了受疾病折磨垂死的莫里老师给他曾经的学生米奇上最后一堂有关死亡和人生的课。读后感www.simayi.net紧接着理想追求的恰好是死亡,这就是了。而莫里老师说“一个人知道了怎么面对死,就知道了怎么活”,我想这和《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的感觉是相通的。其实史特利克兰从不顾一切开始画画,身不由己去创造和追求的时候他已经在赴死的路上了,他知道死亡来临之前他要做什么,所以终点死亡威胁不了他,活着的过程当然也威胁不了他。只不过关于怎么活,他和莫里老师的想法不同罢了。
所以要怎么活?人生本就是自己的,而该与不该却是世人定义的。回首来路,成功和幸福的形态本应充满多样性,其实不该的是世人啊,总是用相似相近的东西把它们和自己囚禁。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吧?幸福是自己感受的不是他人说道的。说了这么多,即使是个遍地都有的六便士,也要是个闪着月光——保有内心的六便士,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