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读后感1000字

《等待戈多》读后感1000字!

作者:二佳的养乐多

戈多是谁?他去了哪里?他会不会来?

我忽然想起某个口香糖广告:一个便利店男孩对来购物的女孩一见钟情,在女孩走后怅然若失,呆呆地痴念着:“她明天还会来。……她明天不会来了。……”当然,贝克特舞台上的戈多,应该不是爱情(的确是不是吗?)。这个短短的剧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戈多的代表意义,这是没有通过直接表演表现出来的,戈多甚至全剧都活在角色口中,未显身形;二是等待戈多的状态,这是表演的主体,通过两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的对话与经历,象征了人类的脆弱而孤独的存在状态,这是打动人心的。

先来看第二方面,这种表象的似乎更容易诠释。奥威尔说要想了解一部作品,就必须了解作家写作之前的背景。贝克特的的《等待戈多》创造于一九四八年,用法文创作,是荒诞剧经典。彼此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满目疮痍,那样残垣断壁犹如世界末日的荒凉场景折射着人心当中的迷茫和创伤,人类的精神信念和生活保障全在连天炮火中荡然无存,就像两个流浪汉一样,只能靠着彼此之间若即若离的依存希求一点温存,这种孤独的状态令人绝望不已。自然,时代已经远去,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脱离背景来独立看待这部经久不衰的荒诞经典,人的孤独状态无论何时何境似乎都是无法挣脱的,无所依存,无所价值,世界瞬息万变,而人被抛弃在一个遗忘之境。

至于戈多的代表意义,有人将它诠释为上帝(塞缪尔故作神秘地坚决否定)——说白了就是缺失的信仰;也有人说它根本就是虚无,是泡影,读后感www.simayi.net是不存在,是人在永远无聊永远孤独永远等待的状态下强行给自己的行为找到的一点意义(我看的这一版本的序言就持这种观点)。无所谓对错,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可以有一千个戈多。至于我,想把它理解成时间。

不知道算不算过度解读(我认为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几乎不存在这种东西),第二幕和第二幕之间只隔着一个夜晚,然而作为参照物的柳树以及波卓、幸运儿主仆却向我们暗示了时间真实的流动——枯树长出了嫩芽,波卓变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比看到的大得多。

这样给人感觉,就像有一个无形的、没有露出身影的巨手悄悄地在背后操控了一些东西,发生了一些玄妙的事情,蓦然令人想到始终未露面的戈多。他让两个人等待着他,背后却悄悄操控着时间的流动,在他们两人身上和真实世界之中造成无法发觉的误差——这两个(包括不断地重复机械工作的小孩儿)代表着全人类的流浪汉,成为了被时间和世界遗忘的棋子(所以戈多永远不会来了,时间永远不会恢复到和谐的正常状态)。人生而孤独,生而无助,生而无聊,生而无意义,记忆变得模糊,世界变得不清晰,只能永远重复无休无止的等待,直到衰老死去的那一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