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火》读后感600字!
作者:路易胡安
他掷出长矛,穿透胸膛,他抽出利刃,斩断脖颈,鲜血肆意喷溅,沾满他的衣襟,他取下首级收作战利品,心满意足,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战斗,第一次杀人,却显得像一位老练的猎手,恍如卡拉瓦乔笔下的大卫,冷漠、高傲地凝视着那颗痛楚的头颅。亚历山大的血性、冷峻、残酷被作者瑞瑙特的一股脑地抛到读者面前。
几年后,在喀罗尼亚,马其顿遭遇希腊联军。希腊人哀号、绝望、溃散,腓力王踌躇、焦虑。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而他仅留下匆匆魅影,便被瑞瑙特隐匿了踪迹,他的英勇与多谋,已无需多言。夜幕下的战场,箭簇丛生,满地的盾牌泛起白光,远处的马其顿军营传来觥筹交错的欢声,亚历山大与赫菲斯提昂看着一双尸体,其中年长的那位男子被削去了一半脸,裸出皮肉下咧嘴的面容,剩下的半张修着齐整的胡须,精致而俊美。亚历山大俯身,将那脱落的脸皮贴上,说道,这是我做的。旋即两人陷入沉默,这是对死者沉痛的哀悼。
这回,瑞瑙特采用了不同于前次的叙事手法,以宏大的战役反衬他的多愁而丰富的情感,所以他无需在战役中呈现他的伟大与冷酷,但并不意味对战役的描写是多此一举的,相反战役有多惨烈,他的情感就有多深刻。
逆着顺序读完亚历山大三部曲,他的形象由远及近,从缅怀他(《葬礼竞技会》)、傍观他(《波斯少年》),到阅读他(《天堂之火》),他仿佛大海中的一叶孤帆,背靠斜阳,迎面而来,从桅杆到船身,渐次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