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智慧母亲——读《发现母亲》有感

愿我们能成为智慧母亲——读《发现母亲》有感:

加入幸福家庭读书会,拿到王东华教授《发现母亲》已有两个月之久,放在床头案上直到这个月才开始翻看其实践本《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最初是为了引导俩孩子晚上睡前读书,所以每天做做样子翻看,速度极慢,眼看到月底,这两天集中来看,今天终于全部看完。

先说说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有些不太恰当的做法,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首先就是速度问题,刚开始太慢,一天读三两页基本处于不走心的状态,最后集中看时又看得太快,大有急功近利嫌疑,总之,速度把握不到位。其次是时间安排问题,刚开始只放在晚上睡前看,加上有时有晚自习回家十点多,经常间断,后来看书速度加快了,主要安排在学校上班较清闲时,或者早上八点半之前,往往有凑数嫌疑。第三就是看书效果,我一直认为看完一本书后即使三两句话也要做个读后感,除了仪式感外,总觉得这样做可以沉淀一下或者被自己吸收一些,书不在读的多少,有收获才好,但这本书看完后,总体感觉前面看书速度慢反倒效果好些,后面效果就不太好了。

我看书有看看划划的习惯,觉得走心的句子做个标记,但孩子爸爸特别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书应当爱惜之,现在正是孩子习惯养成最佳时机,想给他树了榜样,所以第一次尝试看书时尽量不折页,也不做记录,很不适应。

成为智慧母亲——读《发现母亲》有感.jpg

下面切正题,来谈几点感受:

这本书写了六个案例。我认为是针对分不同层次的孩子的,他们的家庭条件和所在地区也各有不同。

比如,第一则案例是“快乐妈妈读书会”的发起人庄汝伟老师现身说法,就如何培养女儿在经历高考失利等各种挫折后又走向成功的实践。印象最深的是庄妈妈对孩子的走心教育,比如做为女强人的庄妈妈常常利用上下班接送孩子途中给女儿讲故事、教算数等,再比如注意胎教和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与女儿共同成长等,都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庄妈女儿代表了一部分普通孩子有失利到成功的典范。

庄妈妈的饭桌论坛和自行车文学对我触动很深,庄妈本身是一位积极向上的母亲,能在工作之余上夜校读本科,这本身的学习精神就能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在高强度学习和工作之余,不失时机地跟孩子交流和“教育”孩子,这特别值得提倡。我见过很多妈妈和孩子在车子上一前一后,基本是妈妈前面专心骑车,孩子坐在后面东瞅西看,这错失了多么宝贵的和孩子交流的机会!更有像我一样的母亲,平时基本不接送孩子,现在想来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父母,在此决定接下来一周一定要抽出三到四次接送孩子,并在路上和孩子交流。

在《母亲教育: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斯特娜自然教育法》,这则是一个早慧儿的典范,是位高学历高情商妈妈,女儿维尼夫雷特在她的教育下,3岁就会写诗歌散文,4岁时就能用世界语写剧本,12岁出书。这个案例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高大上”,母亲哈弗大学高材生太优秀,姑娘在很小时候就能接触到世界级的教育大咖或作家或数学家,这样的平台,想不让自己的孩子优秀似乎都难,所以结论是:优秀的孩子除了自身出色外,平台和家庭氛围太重要了。这种孩子本身就是奇迹,是普通母亲和家庭无法到达的高度,但是其母亲的教育方法却特别吸引眼球,特别是一些教育观点让人心动不易。

读斯特娜教育法中的案例,让我坚定了让孩子学钢琴的做法。伟大的斯特娜妈妈,提倡音乐教育和诗歌教育,她认为孩子不一定成歌唱家但是必须懂得音乐,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前段时间就孩子要不要继续学钢琴,我们家经历了一次拉锯战,孩子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不是特别认真学,加上这个暑假该上一年级了,认为应该学一些文化课,特别是看见楼上比我家小几个月的孩子能够写出(www.simayi.net)很多工整的字,更是着急地催促我要多教孩子写字。而我则认为孩子的字迟早会写,现在趁时间充裕,让孩子多接触一样乐器,并长期坚持下来,这能让孩子将来苦闷的时候或者高兴时,有所释放的方式,所以选择钢琴,再说孩子也比较爱好它。读到这篇案例更坚定了决心。当然孩子爷爷奶奶还是开明的,见我不为所动并没有强求什么。

斯特娜妈妈还强调,母亲教育对母亲提出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仪表,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我和很多同龄妈妈交流时,都认为带孩子就应着装一些宽松和休闲版的服饰,我自己更是喜欢休闲和运动服饰,我甚至很少在孩子跟前穿高跟鞋,每每在周末带孩子时都是以最邋遢的形象出场,现在看来很有必要改变了。

斯特娜妈妈还提出要重视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触。我自己本人爱好很广,尤其喜欢户外运动,可是却很少带孩子参加户外,这个周末我和组里小同事们一起带着孩子骑着电动车去户外赏花疯跑,看着他们满世界撒欢的样子,顿时觉得开心极了,感谢遇见《发现母亲》,感谢分享这么好的案例,让我能学着做好母亲的样子。

此外,斯特娜妈妈还特别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这个早慧英才在四五岁的时候就长跑和参加各种体育和体格训练,这深深触动了我。我家琛宝是个喜静不好动的孩子,能玩积木拼图几个小时不会显累和烦,没有玩伴时,引导到位,自己能反复翻看百十来页的故事书,完全沉迷其中,当然这都不是我所期望看到的样子,早在娘胎里时,我和孩子的爸爸就商量如果是男孩一定要让他学跆拳道,因为看到电视里跆拳道运动员“嘿哈!嘿哈!”的样子特别威武,孩子的爸爸更是在他一岁半时就给他买来一整套滑旱冰的装备,在三岁时,我们又在网上淘来篮球……可惜事与愿违,这孩子对体育并不感冒。我想接下来就是首先多看体育频道,并引导他,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项目的活动了,希望我们能有耐心坚持下去。

二、我特别遗憾没有早一点看到这本书,但也特别幸运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并最先读完实践本,我将反复翻看并效仿其中最有价值的做法拿来所用。

在《圈养放养:从“伪娘现象”到“拯救男孩”》这则案例中,收获颇深的是以下几点:首先是早期教育从识字开始,这一点我有深刻体会,大孩从两岁多开始读儿歌到绘本,时值今日读一些科普类书籍,孩子大部分字已经认识并能发音正确。我曾经跟一个小学老师交流,说小孩子不会答题,考试得不了高分,很多时候是读不懂题意,这与他们的识字量和阅读量有关。

第二点印象深刻的是家长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这对父母经常与老师保持特别紧密地联系,这对于了解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小时候孩子愿意跟父母亲近,大一点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特别进入青春期孩子很多时候更愿意跟同学或者老师成为更亲密无间的朋友,对家长则保持着距离,这一点在妹妹上学期间甚至今天反应都特别明显。家校联系,这是更好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一定要铭记在心里。

第三点就是这对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朋友关系。他们提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点,尽管是代表国人长久以来的人生观,并不新颖,但是,我想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间的友谊培养,这一点毋庸置疑。记得有次和老师一起吃饭,席间他谈到,孩子小时候的朋友不叫朋友,叫“玩伴”,当孩子大了,读了初中高中,适当引导并在学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这一点对我触动很深,这和我之前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完全相悖,不过在看完这则案例时,还是找到了很好的例证。我想不管老师也好,这么成功案例也好,甚至是我自己平凡的人生经历,“朋友”这两个字,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分量。

三、本书第四则案例《效能父母:蔡笑晚的教子秘笈》,让我第一次看到“职业父亲”一词。

前段时间拜读特级教师李东海老师的爆文《告天下父母》中提到:关于怎样教育孩子,我们的多数家长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是“无证上岗”,而一旦上岗,我们却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做父母了。扪心自问,我们获得了做父母的“执照”了吗?

李老师的叩问像鞭子一样一下子打到了痛处。看完蔡笑晚育子的成功案例后似乎又找到了答案,年轻一代的父母在房子、车子、票子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基本忽略了孩子,无证上岗和无照驾驶的人不计其数,蔡老师一生培养出三个博士,孩子不是美国顶级大学就是哈弗骄子。在取得惊人成就背后,离不开其用心、苦心和专心。

首先,他自己有惊人的自学成才的能力和经验,这些都为后来孩子们的成功积蓄力量。蔡爸爸年轻时受到迫害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后来又自学完高中和大学知识,并对物理学“情有独钟”,我自己毕业一所稀饭大学,天资愚钝,这样的自学能力让我“望洋兴叹”!但把这一点写出来,是希望无意间读到的年轻孩子们或者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提高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这将惠及后代,并受益无穷。

蔡爸育子秘笈中有一个值得提倡的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伟大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这一点对于落后山区的孩子们尤为重要。大山深处的孩子,首先的志向可能就是解决温饱,从来不想北大清华,更别说剑桥哈弗了,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梦。蔡爸爸自己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尽管最终没有得志,但这棵理想的种子一直埋在心底,在子女身上生根发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我儿子在小时候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长大了要当警察”,孩子奶奶说孩子志向太小,要上清华北大,我听着奶孙俩对话,觉得孩子奶奶的说法不敢苟同,看完这篇文章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燕雀之志可笑。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何为理想,但如果一直强化并加以引导,没有什么理想是实现不了的。

蔡爸的过人之处还有,非常注重对孩子气概的培养。在文革受迫害的那个年代,蔡爸仍可以带孩子们在逃亡流浪途中来欣赏祖国大好河山,讲伟大人物故事,并在实践中熏陶孩子的气概,这是很多现在父母亲做不到的事。

在当下快餐经济和思想影响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年轻父母本身就是“啃老”一族,有了孩子更是理所应当的把孩子丢给老人,高兴时抱抱,烦恼时更是不多看一眼孩子,让孩子在孩童时有了一对“假父母”。而蔡爸却把教育孩子当成一生奋斗的事业,提出“职业父亲”、“职业母亲”这样的概念。这值得我们初为父母的人去反思和学习。

四、“母亲”是我们每一个女性朋友最好的名片,“妈妈”更是这世间最美的称谓。《发现母亲》一书中,把母亲在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以及影响力,简述的非常详尽并见解独到。但是成功的案例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这些父母都特别专注孩子的早期教育。早到胚胎刚在子宫着床之际便开始胎教。胎教方式不等,有通过音乐胎教、有通过诗词胎教,还有早在孩子出生几个月便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叫其辨别音律和数字的。但都有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懂音乐、通诗词。

第二,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本实践本里分享了六个案例,包括最后一则是专门讲到国外分娩的一些事例,这无一例外首先家庭第一关系——夫妻关系和谐,其次亲子关系和谐,让孩子时刻能感受到爱、自由和包容,我想这就是所谓家庭能给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并发现世界可爱之处的安全感吧。

第三,重视孩子目标和志向的确立。古语说,“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取法其下,则法不得也。”就是在强调目标和志向的重要性,当然我们现在对目标的概念还是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认识,但我想要真正实现目标和梦想,首先要让目标具体化,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应该是目标和口号最大的差别所在。

第四,他们都特别重视逆商和情商的培养。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方面构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决定了成败,书中也强调气概,个人认为这里的气概就是心态,一个人没有好的心态和包容心是很难成大事的。所以,如果说情商决定你的人缘和平台好坏,那么逆商则是你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能否再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决心。忽想起在朱军主持的《信.中国》里看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回国之前在受到美国软禁和迫害的重压下,仍心系祖国,并为回国做出种种尝试和努力,这是多少人当代人所缺乏的斗志和家国情怀。

第五,特别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学习好的孩子,基本没有弱差学科,这离不开早起父母正确的引导。我本人偏科严重,深知作为学生有弱势学科的痛苦。斯特娜妈妈和庄妈妈,他们跟我们很多人一样都面对孩子偏科问题。她们的姑娘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缺乏对数学的敏感性,这里我特别赞成他们的是伟大的母亲往往能够很及时的引导并纠正。数学差,不是没有学习数学的能力,而是缺乏合适的引导和强化,并对数学概念没有正确理解。

第六,几个家庭都特别重视对孩子完整人格和人品的培养。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好的人格,是所有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点。父母的人品尤其是母亲的人品决定了孩子的将来的人品,所以,母亲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阳光、正直、大气、豁达的形象对孩子无疑是最好的榜样。言传胜于身教,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当然会影响孩子一生。

第七,好父母都是能及时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我觉得一对父母最大的成功是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几个家庭父母共同的特点就是自身不断学习的经历和取得成功的经验。大多数父母可能都是比较平凡的父母,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不断学习一些好的经验,读一些书扩大自己的视野,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气质,至少我们应该不会教育出特别差的孩子。

每天睁开眼睛,领略四季的变化,我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感谢我的父母,让我作为一个女儿存在这个世界,感谢我的一双儿女让我有幸成为母亲存在这个世界,感谢自己有缘接触到母亲教育。更感恩王东华教授呕心沥血用了十年时间写出的《发现母亲》,感恩畅占亭会长创办了幸福家庭读书会惠及千万家庭,感恩孙五听老师奔走呼唤执着的推动母亲教育。我一定要读懂《发现母亲》,认识孩子,做一个智慧的母亲。(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嵩县第一高中教师 李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