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1500字

《史记》读后感1500字!

司马迁的《史记》是复原秦朝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对于秦始皇帝陵的记载如下:“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司马迁描述的这些迷信、恐惧和水银的存在,使得盗墓者千百年来都不敢靠近。但其中却没有兵马俑的任何记载,作为史官的司马迁对成千上万兵马俑的存在一无所知,令人感到吃惊。

有限的史料记载,也为现代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秦俑两千年》这本书是一本用英文创作完成的秦代历史书籍。爱德华·伯曼用了三年时间做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采访了几十位秦史学者和考古专家,还请人将大量考古报告翻译成英文便其阅读,继而写成此书。

秦始皇陵庞大的兵马俑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举世仅有。本书围绕秦始皇和秦始皇陵的故事,由历史、谜团和发现三部分内容构成。历史:历代留下的文献资料可以勾勒出秦朝的大概影像,这是深入了解秦始皇及秦陵的基本起点。谜团:由于年代久远,秦始皇去世的原因、新皇帝继位以及陵墓的建造都留下了重重谜团。

发现:1974年的偶然发现,使得秦始皇陵轰动世界,近些年的发掘保护工作非常系统,运用先进的考古学和科学技术去探知历史的空白。

始于1974

关于秦始皇陵始终是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传说,谁都知道有一座千年陵墓,但没有想到就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中。直到1974年3月,当地发生了一场干旱,几位村民决定挖一口新井。

在挖井的过程中,碰到了硬的东西,以为是砖窑。过了几天,挖出的深洞中露出了许多陶片,然后其中出现了陶制的头部,大家都被突然出现的兵马俑吓坏了。

重见天日的兵马俑还保留着埋葬时的鲜艳色彩,黏土制成的四肢、躯干和青铜箭头被挖了出来,那些逼真的头部、眼睛使村民们感到惊恐和震撼。随后秦始皇陵发掘工作开始受到重视,这一挖持续了近五十年,仍然有无数的难题和谜题等待研究。

武士楚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有一面武士俑墙壁,上面的武士俑面貌特征各不相同,表情惟妙惟肖。面孔和发髻均有差异。这是由于秦朝的军队混合了当时六国各民族、各种族的士兵。

其中有一名楚国样貌的士兵成为作者的研究对象。他作为一名楚国的士兵,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他的人生更是秦楚两国角逐霸主地位的缩影。从他的戎旅生涯看到了秦国歼灭六国完成大一统的历史进程。武士楚身高1.82米,身材结实健壮,腿部曾受过伤,下巴上留有划痕使他的下唇略微向右下垂。久经沙场的他成为秦始皇陵秘密军队的榜样。他的表情明显体现出中国古代武士的力量、信心和宿命论思想。

兵马俑存在的意义

千千万万像武士楚那样的武士俑静静地伫立在地下,围绕它们的谜团还未曾真正解开。为什么1号坑里的军官没有携带武器?罗宾·D.S.叶山的解释是,因为他们的责任是管理指挥军队,他们不应该亲自动手斩杀敌军,所以军官俑没有携带武器。

为什么许多马是真的,而人物都是陶土做的?秦朝之前的陪葬喜欢用真人殉葬,等到秦献公时,这种残酷的制度被叫停。读后感www.simayi.net因为这种做法非常浪费管理人才和忠臣,雕刻或者捏造的人偶一样可以达到陪伴逝者的目的。关于制造兵马俑,古代文献并没有多少相关记载,神秘光环仍然会持续存在。

最新发现和研究

关于兵马俑,最让人深思的问题之一是:创作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知识和灵感源于哪里?卢卡斯·尼克尔2013年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认为,兵马俑的形象真实,规模庞大,不符合当地的传统,可能是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这个猜想初看有些牵强,但是秦朝处于东亚腹地,与邻近国家贸易或战争频繁,受到希腊文化传播的影响很大。亚历山大对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的西北部,尤其是甘肃,作为秦国最初崛起的地方,是一个真正的文化熔炉。匈奴、西戎、成为中西沟通的媒介。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百年间,马其顿人、希腊人、波斯人、塞西亚人、帕提亚人、索格底亚那人以及月氏和骊戎不断涌入,为秦带来雕塑人物的知识和灵感。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保护之路还很漫长,现阶段只能希望更多新的研究使我们能够用一系列新鲜有趣的假设来遥想两千年前的事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