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读后感800字!
利用复试备考之便看了这本书,本来的目的是出于准备回答导师的提问,但现在不知不觉发现越看越有意思。现在念社会工作硕士,本专业的使命之一便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福利和个人福利的提高,我来以社会工作的视角说一些我浅显的看法。
1、同理心
我们大多数人既不家徒四壁也非家缠万贯,那么应该怀着怎样的态度看待社会底层穷人的现状?在绝大多数地区,社会治安事件中很大的比重都是底层人士所为,除去法治教育的缺位,另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自控能力。“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最起码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等这些在不贫穷的人眼中理所应当的事,对于有些穷人来说是需要运用自制力才能做到的事。法治道德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比如储蓄,比如投资。有些人没有拥有与你一样的学识,拥有一样的经济条件,很可能是他们不如你幸运,没能拥有环境去习得、去赶上你已经形成本能的意识。在面对他们之时,拥有一颗同理心就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带有主观态度去假设他们认同什么、需要什么,需要多倾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寻找他们问题的所在。
2、增能先行
有句老生常谈的话叫扶贫要扶志,此处增能中的能力既指技术也指心理。不得不否认,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项重要的能力。穷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风险,并且由于本身的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较低,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也严重地多。在这样的情形下穷人往往失去希望,感到没有出路,产生压力,因此穷人当中抑郁的症状更为普遍,会引起认识与决策方面的紊乱,从而恶性循环。从一个社会工作者角度,帮助他们对于问题建立合理的信念,在他们遇到难以承受的状况之际提供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疗,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改变危机状况的关键,只有稳定的心态才能做出理智的决策。同时这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随时都应给自己一些正面的自我暗示,失控才是最坏的结果。
不论是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纯粹的读者角度,目前我的见解依然达不到深刻或新颖,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刚好以此为契机,今后时间充足的时候尽可能多阅读多练笔,期待会有一些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