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1000字!
在上海工作的那一年多,我住石门一路威海路,离茂名北路的毛泽东旧居仅300米。无数次我从门口路过,不止一次我进去探访过。
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在看到照片中杨开慧烈士的母亲向振熙女士的容貌后,体会到了基因隔代遗传的强大力量--毛岸英烈士的长相肯定源自其外祖母;二是,站在“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字前,总免不了为她唏嘘感慨。
毛泽东1924年2月到上海,至年底生活于此。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兼组织部长,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那年的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她母亲带着两岁的毛岸英和刚出生不久的毛岸青,也来到了上海。
彼时这幢小楼,除毛泽东一家之外,还住着蔡和森、向警予夫妇等人。毛泽东一家住一楼,杨开慧除料理家务、帮毛泽东整理文稿外,还去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
此处旧居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了。1924年年底,毛泽东离开上海回了湖南,与上海一别就是31年。1930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牺牲,年仅29岁。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描绘“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时是简要的,只用了167字,强调由于此阶级对帝国主义的附属,因此“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
在描绘“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时他用了553字,这一大段里他强调了此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也因此他们必定在“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做最后斗争的局面”中走向分化,“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
以上两个段落他都是用的是抽象化、政治化的语言。
接着是对“小资产阶级”长达959字的描绘,这时画风突然活泼有趣起来,冷嘲热讽,嬉笑怒骂。比如,他说小资产阶级中“有余钱剩米的”那些人,他们“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比如,他说小资产阶级中那些“生活下降的”人,“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如此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感觉毛泽东应该是亲眼见到了其中的一些场景,并为之扼腕兴嗟、为之不可思议、为之不屑一顾,如此,才在日后下笔如有神的。其后,他对“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用了1442字来描绘,同样是有板有眼,具体可感。
从中似乎可以推想,毛泽东对于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更高,超过他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的熟悉和了解。
本周是阅读《毛选》的第一周,姑且记下这一点感想,静待积少成多、积微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