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我游踪五十年》读后感1000字!
作者:峥嵘岁月
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写一般文章也该如此。要把一件事说得有滋有味,得要慢慢地说,不能着急。这样才能体察人情物理,审词定气,从而提神醒脑,引人入胜。急于要告诉人一件什么事,还想告诉人这件事当中包含的道理,面红耳赤,是不会使人留下印象的。——汪曾祺《岁朝清供》
文字永远是作家性格的真情流露。作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文字清远淡雅、意境悠长,而更让人为之津津乐道的是他平静旷达的心态,永远对人生充满热情、对人心寄予希望。
今年正值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分享这部由先生之女汪朝女士精心编写的散文集《觅我游踪五十年》,更是让人觉得意义非凡。
这本书精选了先生著作的62篇散文,总计27万余字,以游踪为线索,分为五部分:故乡之念、昆明之忆、北京与坝上、旅痕处处、出关散记。这些游踪是先生求学、工作、生活的人生轨迹,真实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50多个春秋,38座城市,记录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草木虫鱼,足迹从家乡高邮到昆明、北京、张家口、西安、合肥、重庆、伊犁等,也应邀访问香港,赴美参加写作活动等。美食美景美文,历史文化情感、乡情才情衷情融汇其中,让人格外回味不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中,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是那么的真实与自然,发人肺腑。先生1939年告别故乡,踏上漫长而艰难的外出求学之路,离开时风华正茂,可当他1981年重新踏上阔别已久的家乡土地时,已然满头华发。近50年的时光,漂泊在外,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于是用文字记录家乡成为他排遣乡思乡愁的良药。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花园》《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我的家乡》……先生用一篇篇动人的文字引领着他自己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读后感www.simayi.net见到了熟悉的故乡景物,尝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美食,大运河、文游台、镇国寺、咸鸭蛋、螺蛳、茨菇……他用太多美好的文字让更多人知道了大淖,知道了运河,知道了高邮,他用文字将家乡留在了文学史上。
前不久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开馆,高邮以它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家乡人对先生的追思,让更多人去探寻先生的人生轨迹,以及他笔下独特隽永的文学世界。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老师曾经这样回忆先生:“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出版说明中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们广大读者的心声: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读经典,品作者原汁原味的语言,从作品中感悟汪曾祺的思想和文采。
汪老离开我们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百年汪曾祺,人文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