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读后感1000字!
叶曙明《广州传》就用这样优美宏阔、一如长篇小说气派开篇,让我始终感受作者那份小说家的气质。他写秦始皇发兵五十万征伐岭南,史料引用与现场描述两者过渡相当自然,几乎没有被史料艰深所拖累。一旦写到岭南人抵抗,笔锋一转为小说笔法——
越人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渔猎高手,头戴羽冠,腰系羽裙,裸着古铜色的上身,赤着双脚,手持弓箭、短剑、钺斧、盾牌,守候猎物有着无穷耐心,猎物出现时,出手又快又恨。遇着秦军人少时,越人就擂响铜鼓,震天动地,几十艘甚至上百收满载战士的船只,像箭一样,从水岸边的芦苇丛中,纷纷射出来,鼓噪前进,奋力砍杀,然后不等秦军反应过来,便迅速撤离。
你看这段文字活色生香,何其生动!恰如《水浒传》浪里白条抗击宋军的精彩场面,小说笔法刻画人物分外传神,跃动纸上,令人击掌。专家津津乐道的"互文性",被作者运用得相当娴熟,举重若轻,而且过渡自然,情绪节奏叙述方式巳然水到渠成之境界矣。
支撑历史叙述与文字的是坚实的文化自信,融汇贯通,漾溢全篇。独到观点,俯拾皆是。比如,对五羊传说和岭南种植水稻的考证,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五羊本为现实故事,后由道人沈怀远"改写"转为神话。城市记忆形成,历程漫长而坎坷,大可玩味。
尤其看好对历代误读分析,从现实到传说再到神话,某种文化心理明暗隐约,史料之外可见古人绰约影子,史学著作亦如艺术,留有想象空间。其间对中原文化优势论的辨析,既有独立立场,又坚持交流互动原则,深得吾心。
再如对海洋文明的肯定,以及岭南的文明并不完全在中原的引导下——自有文明诞生的温床和土壤——文化自信满满,从容不迫中自有一份魅力。陈桥生著作《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高度肯定岭南文明自有品质,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广州近代史学者叶曙明新著《广州传》对岭南南越国第一代开国君主赵佗评价甚高:"岭南人文始祖"。他明智垃采取了"合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很好地与不同百越部落平安相处,同时并没有让中原文化在岭南消亡,反而为其注入弃的内涵,养成了岭南文化开放性的先天基因。
两千多年后,回望北将赵佗。我以为先天基因与"百越和集、变服从俗"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意义,从原点上确认了岭南这片热土对于南来北往文化的不拒绝、不抗拒、融会贯通的良好传统,赵佗可谓真正的开风气之先。此为《广州传》最具价值观点之一,并延续贯穿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