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奇——《心若菩提》读后感2000字:书中曹德旺顺着当时的国家政策一路发展,但关键的时候又有自己的主张或者说经营决策。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突破思维、出奇制胜,也就是守正出奇。合上书,这本书影响我最深的:
一、行比言更让你成长。
水库工程的工地上着火后,他没有选择吵着要赔偿(言),而是选择了帮忙修车渡过工地难关(行),他是唯一跳出暂时的环境看这件事的人。见“祸不单行”章节
二、做生意的智慧。
1.对待闽侯人的态度。详见“移师宏路”章节:闽侯人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想先把合同拿到,然后通过送礼的什么的走关系再来修改合同。没想到碰到了曹德旺他这么个软硬不吃的人,闽侯人只好拖着。
后来所有的土方完工以后,曹德旺还是按市场行情付给了闽侯人。从此以后,闽侯人也跟定了他。闽侯人的事,也给了曹德旺他一个教训。从那以后,他总是叮嘱下属,签订合同时,甲乙双方是平等的,双方要相互尊重。你不要骗我,企图从中牟取暴利,我也不欺负你,充分尊重你的劳动,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成本。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福耀玻璃的供应商不论大小,都乐于和福耀做生意的原因,其中就有一条:和福耀做生意,虽然赚得不多,但总是有赚,而且付款及时。
2.对待日本ASAHI的印尼玻璃厂
详见“赢在尊重供应商”章节
日本ASAHI在印尼的仓库太小,加上印尼的气候湿度大,玻璃不宜存放,又恰逢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它们产的浮法玻璃几乎卖不出去。当时整个浮法玻璃市场非常疲软,曹德旺以当时中国市场的现价、没有趁机要求降价,承诺印尼ASAHI的日本总经理每个月采购一船4000吨占80~90%当时福耀用量的玻璃。
曹德旺给出了三个原因:
当时只能靠外购,而那时国内只有两家企业为他的公司供货,一个健康的印尼ASAHI是他们所希望的,以此来减少国内那两家供货商未来停止供货的风险。
其次从产业链的理论上讲,上下游企业,是有买卖关系,但也是分工不同,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的。要想福耀公司健康发展,不仅是需要福耀自己产品客户端用户的繁荣,更需要我们产品供应商的发达。
再次集中向印尼ASAHI采购,比原来分开几家,供应商嫌用量太少,作用更好。表面上看是福耀用这个方法帮助了印尼ASAHI,实际上也是在保护福耀自己。
后来经济回暖,浮法玻璃又供不应求,价格也是隔夜就涨。但印尼ASAHI一年内不仅按时发货,而且绝口没提涨价的事儿。
PS:想起了2011年雷军联系夏普
3.对待东北浮法玻璃恶性降价的做法
详见“市场力量”章节
曹德旺在收购之前就对通辽、双辽玻璃厂评估调研并针对以下问题给予解决。
首先,企业高负债而且缺乏经营能力。
地方政府用划拨土地作高价估值,作为自有资本,其他的向银行贷款。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挤牙膏似地提供大部分的贷款。钱不够,又鼓动企业的工人集资。工厂建成后没钱买材料,就向供应商赊账。供应商为了做生意,同时可以把低质量的滞销材料卖出去,自然愿意赊一部分www.simayi.net的账。还不够时,就去找下游的经销商预收货款,经销商则以此获得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玻璃产品。这样的高负债,使企业沦为债奴,并失去议价的能力。
其次,办企业的动机不是逐利而是安排人。
调研时发现职工超编达12倍,这些人进工厂,并不是厂长愿意的:他们知道每增加一个人,工资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因为是国企企业,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意志。上级为了稳定社会解决就业人员,就得安排好他们。国有企业的员工,身份虽然比公务员低,但比普通市民、农民高,且可享受退休和公费医疗。因此工资虽然低一些,干不干活又一个样,有机会时还有可能升迁成为公务员···所以即使工厂效益不好,他们也都愿意待在国企里不动,甚至还要花几万元去冒险投资换取入厂机会。
工厂的管理者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深知只要能够混过一天就算一天,赚钱也好,不赚钱也罢,都不会影响到他的职位,更何况,高负债与流动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自然也更愿意以“市场过剩,赚不到钱”为借口。
还有,经销商的素质有待提高。现在的玻璃经销商多是小市民或农民,他们的要求不高,也不懂经营与成本核算,他们实际是在放高利贷,产品是抵押物。当目标年化利率达到他们心中的30或40%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抛货,根本不看市场,不计成本。因此,市场一片乱象。
因此福耀战略上让同行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空自己的仓库。同行他们要求不高,只要能弄到发工资的钱即可,过一个舒服的冬季。
与此同时福耀采取冬季停售并积极囤货,开春后由于市场少了福耀这两个厂的货源,福耀借此机会正好可以规范市场秩序。
三、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敬胜怠就是勤勤恳恳战胜懈怠,义胜欲就是正道战胜欲望。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
后记:
最近是看了曹德旺被采访的视频后,才找来这本书看的,本书更多是作者个人对以往的一个梳理。而通过视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慈善的亲力亲为和对08年金融危机的成功预测。作者: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