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盛世真风流》读后感2000字

作者:听风看海读夕阳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每一个时代都有相应的文学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说唐朝是那颗最亮的星,那么唐诗就是围绕着它的那些最璀璨的光芒,唐朝成就了唐诗,唐诗也妆点着唐朝,唐朝与唐诗相辅相成,闪耀着不同寻常的光。

所以,解读唐诗离不开那段历史,亦离不开诗人的生平轶事,80后作家安意如就沿着《全唐诗》的脉络,沿着历史的进程,把那些能触动她的出名的、不出名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结合自己读诗的感受,用她一贯细腻的文笔和独树一帜的赏析视觉,一点点把盛唐风流、唐诗风流、以及诗人的风流呈现在我们面前。

01.唐诗的意境,穿越时空的碰撞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在“优秀教师”林黛玉的一步步引导下,痴香菱说出读诗的感受:“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一句“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如克勤禅师证道时所言:“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一样,说明诗中意境与悟道一样,就好比少年风流韵事,只有自己知道,旁人自有旁人的个中滋味。

安意如与家人、爱人的一次短暂别离,便真正懂得了张九龄《望月怀远》中那动人的情味,其间的意态。彼时,安意如正在异国他乡的街头,一轮清月挂在天边,思念就这样突兀的填满心房,突然间就想起了这首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夜,因为思念而漫长,天上的那一轮月,满得就像一颗欲坠的泪。我在想你的时候,也不敢抬头看看这冰凉的月色……诗句与眼前的物象、心境相融合,碰撞出更多的感慨,也许此时懂你的、你懂得就是隔着千年的那个诗人。

正如安意如所说:“总有一些言语,如飞花触水,惊鸿一瞥间就让你心生涟漪,亦如有些人,人海中四目相投,就让你心中欢喜,知晓前缘已定。”

读诗就是这样吧,于千千万万首诗中相遇,初识,只不过诗人种种,而一旦触及到你心里某一个柔软的角落,才会如梦初醒般:呵,原来你在这里!

02.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袭”与“化用”)

我很后悔在打开这本书之前,去搜作者安意如的资料,相信每一个读过她的书的读者,都知道在80后美女作家的标签之外,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抄袭。

也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我刻意去书中寻找其他作家的影子,在矛盾与痛苦中磕磕绊绊的去猜疑那些唯美句子的出处,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阅读方法。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袭与化用就是“会炒不会抄”的两种境界,抄袭就是赤裸裸的一字不改复制粘贴,而化用也不是现在人说的“洗稿”:文字打乱重新组合,但道理意义是相同的,“骨架变了,骨髓没变”,洗稿与抄袭也没什么区别。

真正的化用,重在“化”,就是将别人的作品中的句子化解开来,根据自己的见解感悟,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在自己的积累中升华出另一种含义,所以很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像我们都知道“不堪盈手赠”是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诗句,而不会记得这句诗化自西晋陆机的“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崔颢气势宏大的《黄鹤楼》为李白所倾倒,只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一句,说出了自己遗憾和无奈,多年后,还是仿照这首诗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何其相似?

又再如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被舅舅宋之问觊觎,被后世很多文人模仿、剽窃。甚至连《红楼梦》中的那一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葬花吟”也偷了其中的意……

像这样典故,名诗名句化用的出处,安意如随手拈来,旁引博证,不得不由人佩服她学识的渊博,也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丽婉转的辞藻所吸引。但读《安得盛世真风流》这本书,你总能影影绰绰读出“蒋勋说唐诗”影子,联系到以往的“抄袭风波”,再看安意如着意于前人的“抄袭故事”,总有一种为自己洗白的感觉。

我想,在自己的作品中能看到别人的影子,只能算“洗稿”,而谈不上化用。

03.每个年龄段读唐诗,都会有不同的心境感悟,只有和年龄阅历相当的诗作,才能引起共鸣,解读与年龄阅历不相符的诗词,有一种支撑不起来的无力感。

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心境,非经历过才能体会其中滋味,就像安意如解读风花雪月、偶尔的一点沧桑,都会引起少年人的共鸣,至于人生的大悲大痛大感悟,还是稍显苍白。

面对张若虚“孤篇横绝、压倒盛唐“的《春江花月夜》,安意如只能苍白的套用蒋勋先生的讲解:这首诗不能从理性入手,只能从美学切入……按照蒋勋的说法,这首诗的九个层次,分别对应的含义是……

末了,也只是无奈的说一句:这首《春江花月夜》就简直华丽恢宏到如交响乐一般了,非要到一定年龄才能欣赏。

总之,《安得盛世真风流》的创意还不错,作者的文化功底,以及文字的功力也不错,至于其他,也许就是年龄阅历还没能达到那个境界,就像张潮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浅深耳。”

但无论深浅,“月亮”在每个人生的阶段,都有它不同的风景,只要仰望月亮,就能发现它的美,读书亦如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