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音乐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作者:rockyao1986

千万别被副标题中的“披头士”给骗了!

这部由英国BBC纪录片《音乐的故事》汇编增补的同名书,并不是关于流行乐或摇滚乐的专著。《音乐的故事》是以编年体讲述:从公元前40000年伊始,古人类在岩洞中吹奏骨笛受到了“音乐”的开蒙启示——至上世纪60年代“采样教父”(sampling)莱希的作品《快下雨了》(It’sgonnarain),才造就了如今国内大火的嘻哈音乐(HIP-HOP),这些内容均囊括其中。推算下这个时间跨度,想必很多人就不会想读这本书了。

《音乐的故事》并非读者、爱乐人认为的那类音乐史百科,本书作者霍华德·古尔多是英国作曲家,长期为音乐剧、合唱团及电视节目配曲,并曾在BBC担任古典音乐频道主持人及驻场作曲。纪录片《音乐的故事》的主讲人也是此君,而全书内容的主干自然也是——古典音乐(Classical)。

在国内语境下,每每谈及古典音乐,多少都会有望洋兴叹之感。人们听到这个词,仿佛都能看到那束来自欧洲的“桂冠之光”。而古尔多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叙述中,古典音乐除了音乐家们自身求索、求知,求真的个体经验外,更多的灵感与启发,均来自游吟歌者传颂的民间曲调;伟大深邃的戏剧、诗歌传统;以及攥取全球各族群传统音乐。民俗音乐,来延续古典音乐活力、拓宽它的维度,以迎合不同时代听众们的需要。

德国南部霍赫勒菲尔人类骨笛

用“音乐”再次观照人类

从公元11世纪初意大利阿雷佐的圭多修士(GuidoofArezzo)成功改良纽姆记谱法,到1722年巴赫发表《十二平均律曲集》(The48),在西方音乐千年演化的背后,无疑是欧洲人走出中世纪黑暗,迈入文艺复兴、乘帆拓海大时代的另一佐证罢了。所以本书是用“音乐”这一人类艺术硕果,再次讲述人类漫长文明进程中的演化和流变。它是一面观照人类自己的多棱镜像,经验不同的读者看到的镜像自然是千差万别。

BBC同名的6集纪录片,因篇幅限制相较本书更为凝练,古典音乐流变的历史叙述并不丰厚,缺乏历史参照的纪录片会对国内读者、观众产生一定障碍,但优势是古尔多提及古典乐中的诸多范式、案例都能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音乐的故事”不只能读到,更需要“听”到。

“银甲骑士”的百年辅佐

纪录片与文本叙述的互相辅佐,或许对年轻读者有更多的吸引力。21世纪已经进入20年代,VR、AR等等媒介早已把人的视听局限无限拓宽,单向度的媒介载体很难引起新生代们的兴趣。就如古尔多书中所述:如果没有1895年那位银甲骑士(电影)的到来,古典乐仍旧在末日之路上徘徊呢。

且不论普罗科耶夫与爱森斯坦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中的天作之合,单就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就让国内几代年轻人牢记了《乡村骑士》间奏曲,认识了意大利歌剧,乃至西方古典乐,而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多少大导杰作均以古典音乐配之,就更不用提了。

在今天的社交平台上,只要自诩“影迷”的网友,都能说出四五位活跃在好莱坞全球巨制背后的作曲名家。这位给古典乐续命120年的银甲骑士,也使多年陪伴古典乐的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变成了“曾经的文娱典范”,变成了“高”于大众生活的“古典”式文娱。

“沿袭”和“回溯”的游戏

书的最后,古尔多还是着重谈及了披头士乐队:他们在音乐上的创见依旧沿袭着巴赫以降西方音乐伟人们规制的音乐的调性谱系。其更多的探索是以唱片作为主流传播介质后,高速发展唱片录音录制技术;仰或是以录音室作为“一种乐器”重塑音乐的实验。

作为流行乐典范的披头士风靡全球,依旧沿袭着他们古典先辈们的规制,从盎格鲁·撒克逊-凯尔特民族音乐中汲取精华,从印度“RAGE”(拉格)音乐中获得启发,让诸多中古乐器还魂融入其作品,点睛般的化歌曲为神奇。披头士不过让摇滚乐再一次玩儿了遍人类“沿袭”与“回溯”的音乐游戏。

《音乐的故事》就是人类的“游戏”故事,规则就是“沿袭”与“回溯”——因为“演奏/弹奏”(play)、“播放”(play),都是“玩儿”(play)!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