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读后感1000字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1000字!

我们将集中探讨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管理。

本章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走向,以及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介绍商业银行未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盈利活动;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介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商业银行的历史

银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起源于古代的银钱业和货币兑换业。

【银钱业】和【货币兑换商】这些早期的金融活动家通常聚集在寺庙的周围,为各国的朝拜者兑换当地的货币,或者替他们保管货币。

除了货币的兑换和保管之外,他们还为往来的客商提供异地支付的服务。

银钱业主和货币兑换商通过从事货币的兑换、保管及异地支付业务,积聚了大量的货币。由于所有存款人不会同时提取他们所托管的货币,所以银钱业主只需将所收存款的一部分留在自己手中,以备日常的提款需要,其余的则可以贷放出去,收取利息。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发放更多的贷款,他们开始向存款者支付利息,而不是向他们索要保管费。

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便是银钱业主的利润。当他们这样做时,古代的银钱业也就慢慢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

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是欧洲各国商业贸易的中心。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威尼斯和其他几个城市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人。他们除了买卖外国货币外,还接受【活期和定期存款】。

早期的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风险大,所以经营成本比较高,贷款利率也就比较高,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发展需要。169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它规定的正式贴现率只有4.5%至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这意味着高利贷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遭到了动摇。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建立了规模巨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由于资金雄厚,业务全面,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益,所以收取的利率较低,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全能化。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英国、美国(以及战后主要受美国影响的日本)开始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从而形成了一种职能分工型的银行体制。

在这种银行体制下,法律对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进行具体的分工,有的专门从事长期金融,有的专门从事短期金融,还有专门经营证券的买卖或信托业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银行业必须和证券业分离,商业银行不能从事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

根据这种分工,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的是短期工商业贷款业务。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则继续奉行全能型银行体制,商业银行可以不受限制地从事各种类型的存款、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

首先是商业银行自70年代开始,大量进入长期抵押贷款市场,从而突破了以往仅限于发放短期贷款的限制;同时商业银行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获取手续费收入。

更为重要的是,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