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重山》读后感1000字

作者:采薇

看到书名,我最先想到的是我家窗台上的那盆叫“万重山”的多肉,它极易养活,只要将它丢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什么都不用管,它就能自由野蛮地生长。

紧接着我的脑中又闪过了那句大部分人都非常熟稔的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本书作者甫跃辉在后记中写到了书名《万重山》的由来时,也提到了这句诗,他试图在这部书里言说人的一生,借“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光阴不可驻留的无奈。而无论是“万山”还是“大地”,人对它们来说不过是匆匆过客。更为巧合的是,书名还包含了作者父母的名字,更显意味深长。

看完书又去查了下资料,得知作者甫跃辉是一位八零后,他来自云南,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从农村考入大都市上海,在复旦求学。研究生期间师从王安忆,我惊喜地发现我喜欢的青年作家张怡微正是他的师妹。张怡微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的文字最打动我的地方是灵动跳脱中又有着几分清冷,尖刻却不愤懑。她从女性的角度去回望城市与历史、书写生命与青春。

同为八零后的青年作家,甫跃辉与张怡微似乎有些相似。他们的文字都显示出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老派,成熟内敛而又深刻。这也许是他们学院式的写作专业决定的,又也许是个性使然。

甫跃辉擅长写乡村青年到都市成长挣扎的经历,他写得最多的也是农村孩子到上海求学、谋生的故事,这自然与他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作家阿菩曾说过,“网络文学要表现的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现实,还有虚拟世界的现实”,这句话在甫跃辉书中完美地实现了。他笔下的人物,似乎是活在作者虚拟世界中的,可他们确确实实又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他们也许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甚至可以是我们自己。

多丽丝·莱辛说过,“所谓人的成长,其实是‘不断发现个人独特的经历原来都只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的过程”。在《万重山》这本书中,我想我读懂了这个过程。读后感www.simayi.net《万重山》收录了甫跃辉近年来创作的17篇中短篇小说,分为四辑,意在讲述人的一生。“父辈们”与“孩子们”,属于人生中的某种身份或者说某个阶段;“现实种种”和“虚妄种种”,则是贯穿了人生全部的历史纠葛。

其中最打动我的当属“现实种种”,男主李生像极了每一个在大都市打拼的人。《云变》中,李生通过勤学苦读考进上海,却在临近毕业时对未来感到迷茫,癌细胞似乎在侵袭着他的身体,而此时与女朋友的感情也走到了末路。

而在《断篇》中通过李生的叙说,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从少时到成年一次次酒醉后断篇的李生。或是为了逃避,或是为了自尊,或是为了发泄,总之,最后慢慢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作者在写李生时,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多次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现实种种”与“虚妄种种”相互交融,让人读的时候竟一时分清是在现实还是在虚拟的梦境中。

李生是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代表了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李生的经历,我们也曾经或正在经历着,而通过李生的遭遇让我们明白:

“你总以为有另外一种更好的生活,所以轻视现在的生活,也轻视身边的人。可其实根本没什么另一种生活。”

佛家有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甫跃辉试图在《万重山》这本书中讲述人的一生,但在最后他却告诉我们:人生种种,现实也好,虚妄也罢,总是要慢慢才会明白。

陈思和老师这样评价甫跃辉的作品,“甫跃辉没有从一般意义的弱势群体角度来塑造小人物的困窘状态,而是从精神层面写了都市异乡人的深层的孤独和异化,非常独特。”

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我们都曾是少年,也有过梦想。梦醒时分,有人投降,有人假寐,有人把灵魂交给魔鬼。可当我读罢此书,抬头看向窗台上的“万重山”时,我突然明白了,我的这一生到底应该怎么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