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阅读的开始着实是很随意的,几个月前在一次晚饭时无意间听到家人播放关于长征的视频,里面提到斯诺的这本书。对于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特别是中国近代最为激荡的时期,让人非常感兴趣,就如《论中国》一书当时带给我的新奇一般。

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深刻的印象都来自于外籍书中,可能只能怪我们关于那个时代的介绍的历史书都太枯燥了吧,就像上周复习的毛概一样,各种性质、地位、影响的标准范式,让人头秃。

阅读本书用了4天的时间,总计8小时40分钟读完,中间一度让我非常痴迷。就像是曾经读海底两万里时的体会,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无人之地般。还记得作者刚进入苏区时,在一条小溪中休息过片刻,那一场景的描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家,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轻松和自由,这一状态其实也能在作者苏区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总得生活,革命时期下的生活能拥有这种超脱的状态让人真正的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所以当作者描写到“红小鬼”时就真的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活的希望。

宣传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让人意犹未尽,因为里面的细节材料生动且在话语间带着浓浓的那个时代的色彩,但这些材料竟也让人毫不意外,似乎这些人、这些事理应如此。红军的特质就像是一个理智且做事雷厉风行的战狼,在其中起到串联作用的无疑是政治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把成千上万的战士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集体,宣传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

还记得每当专业课上提起关于新闻与宣传的讨论时,总有同学不耻且无奈地抱怨新闻丧失了其独立性,仿佛宣传成为了与新闻真实性对抗的名词。

但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对于中国的人民大众来说,艺术和宣传是划不清界限的。”

“已有千百万年轻的农民听到了这些嘴上无毛的青年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福音,即使这些青年已有成千上万的人如今已经牺牲了,对这些农民来说,中国古旧文化的禁忌束缚是决不会再那样有效了。”

无论形式如何,总之共产党人用自己“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的方式将沉睡在中国土地深处的上千万农民唤醒了,我们也无法否认这些关于共产党的宣传是真正有效的,“红军是人们的军队”这一口号也喊进了无数中国人心里,以至于现在的老一辈最爱看的就是“打仗”的抗日片。

农村的力量

陈独秀等人受自身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限制强烈反对深入农村开展运动,最后反而是毛泽东成功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现代中国的背景下,一堆企业尝试走下沉市场,读后感www.simayi.net或者从这样三四线的“低端市场”进行企业的巅覆,如快手、拼多多,搭配上最近这折“拼多多黄峥超越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富豪”的新闻,似乎也能看出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在下沉渠道中找寻转机总是可行的。“农村”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等着人去挖掘。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虽然我还是跳过了不少关于政治解释的内容),有串联地极强的故事线,透过书本的只言片语让人能想象出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虽然作者常常说这些人不像是他见过的一般的中国人一样,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现代的中国人经过一个世纪后都已变成了当初那一个个生动的模样。

让人印象深刻的四两可可粉,装扮地干干净净的红小鬼,前线的好马,以及离开苏区时最后欢送的一幕,斯诺骑上快马和身后的红色世界挥手告别,就仿佛是在看《纳尼亚传奇》主人公们离开那个奇幻国度时的不舍,就如斯诺自己所说的“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

《红星照耀中国》的故事结束了,苏区所发生的一幕幕不再被一双来自外国的手所记录,但历史的车轮依旧在滚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再次来看这个故事时,最让人不舍的其实是那一个个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呢?心疼?愧疚?感激?想到今年五四青年节时的那个引起唇枪舌战的《后浪》的演讲,如果来看看书中那个时代下物质条件差却一心向革命的前浪们,大家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今天他们大部分已不再,但我们愿意相信他们仍然活着,活在那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红色土地上,在历史尘封下依旧等着后世无数的人、无数的中国人去了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