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要在本格前》读后感1000字

作者:宁微君

推理小说短篇集我看过不少,初衷莫不是按国籍、诡计、作者、流派、年代选编,但如同本书一样,用“本格”流派划分年代的选集的确稀少。因为“本格”是日本推理小说的专有词汇,因此说到“本格”自然指的是日本短篇推理小说。只是从本书所选的作品来看,倒真不知道是按何种标准选择年代了,不过我想这不重要,正如我标题所述,精彩的故事从来都不需要正名。

无论是世界侦探小说还是日本的推理小说,短篇小说都是必要的过程,若不是经历过短篇小说的千锤百炼,此种特殊的通俗小说种类将不会如现在大放光彩。

因为本书的特殊性,我在此简要做个年代的划分。“本格”一词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琥珀烟斗》(1924)的作者甲贺三郎提出,意指“纯粹的推理小说”,之后这个概念不断扩展,但我想本书所指的“本格”应当上述意思。不过仅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来看,我更习惯于傅博先生的年代分歧,即以1933年为时间点,之前的时代统称为“浪漫主义前期”,这种年代分法应该与编者的初衷一致。只是在选择上有部分作品却是在1933年之后发表的,尤其是太宰治的《犯人》,发表于作者逝世的1948年,这一年高木彬光发表了《刺青杀人事件》,此时的本格推理小说早已席卷整个日本了。

但不得不敬佩编者的独到用心。从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太宰治、山本周五朗到坂口安吾,这些人的名字都是日本文学史中的璀璨明珠,因此将本书称为日本文学与推理小说综合的最佳选集也不为过。我们其实无需论述故事是否具备推理推理小说的各类元素,亦或妄论流派之分,无论哪一篇都是鲜明精彩的悬疑故事,而我们的阅读乐趣亦由此生。

在通篇的阅读后,我最喜欢的作品应当与大部分推理小说爱好者一致是:《瓶装地狱》(1928)、《犯人》(1948)、《俘囚》(1934)和《人油蜡烛》(1925),以上四篇基本上都很难称为推理小说,但却各有特点,妙趣和惊悚不约而至。正如《清一色》的作者山本周五郎拒领直木奖的理由一样:“文学不是文学奖的”,诚然推理小说有“本格”、“变格”后来又有“新本格”、“倒叙推理小说”、“科幻推理小说”流派,但终究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只要故事精彩,至于它是什么类型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私认为推理小说也好、科幻小说也罢;本格也可,变格也行;长篇不拒绝,短篇不偏爱。只要是好的故事,能让读者认为阅读有乐趣的故事,无论是纯文学作品或是推理小说都不重要。我认为读这本书,这个初衷是很重要的。

最后再说说《散步途中》和《妈妈》这两个短篇故事,最有意思的应当是两位作者在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小田原事件”了。我想这种有趣的安排,应当也是读完小说之后的乐趣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